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肌肉萎缩的症状有哪些类型

肌肉萎缩的症状有哪些类型

2025年10月27日 16:42:16
病情描述:

肌肉萎缩的症状有哪些类型

医生回答(1)
  • 李小晶
    李小晶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向他提问

    肌肉萎缩分为神经源性由下运动神经元或脊髓前角细胞病变等神经因素导致致受累肌肉无力等、肌源性源于肌肉本身病变如肌营养不良症等呈进行性肌肉无力与萎缩从近端开始、废用性因肢体长期不活动致肌肉体积减小力量下降如长期卧床等出现相关萎缩。

    一、神经源性肌肉萎缩

    由下运动神经元病变或脊髓前角细胞病变等神经因素导致,表现为受累肌肉无力、肌束颤动,肌肉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例如脊髓灰质炎患者,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受损,相应支配的肌肉出现进行性萎缩,初期可观察到肌肉体积逐渐减小,伴有肌肉无力影响肢体运动功能,儿童若患脊髓灰质炎,可能出现单侧肢体肌肉萎缩,影响正常运动发育。

    二、肌源性肌肉萎缩

    源于肌肉本身病变,如肌营养不良症等。其特点为进行性肌肉无力与萎缩,多从近端肌肉开始,逐渐累及远端。以杜氏肌营养不良为例,患儿通常在3-5岁发病,表现为走路易跌倒、爬楼梯困难等,随后出现小腿腓肠肌假性肥大,肌肉活检可见肌纤维变性、坏死等病理改变,随着病情进展,全身肌肉逐步萎缩,影响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女性携带者也可能因基因缺陷出现相关肌肉异常表现。

    三、废用性肌肉萎缩

    因肢体长期不活动导致,常见于骨折固定、瘫痪患者等。表现为肌肉体积减小、力量下降,多与废用导致神经-肌肉接头功能改变及肌肉蛋白质合成减少等有关。例如长期卧床患者,双下肢长期缺乏运动,会出现腿部肌肉废用性萎缩,肌力明显下降,若老年人发生骨折后长期卧床,废用性肌肉萎缩更为明显,康复过程中需逐步增加肢体活动以促进肌肉恢复,儿童若因疾病长期制动,也会影响肌肉正常发育,导致废用性萎缩风险增加。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