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失眠症的治疗

失眠症的治疗

2025年10月27日 20:01:59
病情描述:

失眠症的治疗

医生回答(1)
  • 王晋扬
    王晋扬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向他提问

    失眠干预包括非药物的睡眠卫生教育(保持规律作息、营造适宜环境、睡前避免电子设备)、认知行为疗法-失眠(睡眠限制、刺激控制、认知调整),药物治疗优先非药物,特殊人群中儿童以非药物为首要选择,孕妇优先非药物且谨慎用药,老年人需关注药物相互作用优先非药物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一、非药物干预

    1.睡眠卫生教育:需保持规律作息,每日~固定时间起床与入睡,即便周末亦应维持一致作息,以调节生物钟;营造适宜睡眠环境,确保卧室安静、黑暗且温度适宜;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因屏幕蓝光可抑制褪黑素分泌,干扰睡眠。

    2.心理行为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失眠(CBT-I):

    睡眠限制疗法:依据患者实际睡眠时长合理限制卧床时间,逐步提升睡眠效率,例如若患者平均每晚仅睡眠4小时,可先将卧床时间限制为4小时,待睡眠效率提升后再逐渐延长;

    刺激控制疗法:仅在有困意时方上床就寝,若卧床20分钟仍无法入睡则离床,仅于有困意时再返回床榻,且不在床上进行与睡眠无关活动,如玩手机、看电视等;

    认知调整:纠正对失眠的错误认知,避免因过度担忧失眠而产生焦虑情绪,可通过放松训练等方式缓解因失眠引发的紧张状态。

    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需遵循优先非药物干预的原则,仅在非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考虑。常见药物类别包括苯二氮类受体激动剂等,但需注意特殊人群用药禁忌,如低龄儿童应避免使用药物治疗。对于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谨慎评估药物风险与获益,优先选择对胎儿、机体影响较小的方式,必要时在医生严格指导下谨慎用药。

    三、特殊人群失眠治疗注意事项

    1.儿童:以非药物干预为首要选择,通过调整作息时间、营造舒适睡眠环境等方式改善睡眠,避免低龄儿童使用药物治疗,因儿童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药物代谢能力较弱,用药风险较高;

    2.孕妇:失眠时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调整睡眠习惯、进行放松训练等,谨慎使用药物,因部分药物可能对胎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若必须用药需在妇产科医生评估后谨慎选择;

    3.老年人:失眠时需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因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需服用多种药物,某些药物可能影响睡眠或与其他药物产生不良反应,故用药需更加谨慎,优先尝试非药物干预,必要时在老年医学科医生指导下合理选用药物。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