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脑梗死并发症

脑梗死并发症

2025年10月27日 15:25:41
病情描述:

脑梗死并发症

医生回答(1)
  • 徐敏
    徐敏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向他提问

    脑梗死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因意识障碍、吞咽困难、长期卧床致误吸、分泌物引流不畅,高龄、意识及吞咽障碍者易患,表现为发热等,需查病原体、用敏感抗生素并加强气道护理)、深静脉血栓形成(因肢体活动受限、血流缓慢、高凝,长期卧床、肢体瘫痪者易患,下肢肿胀等,行血管超声确诊,抗凝并避免患肢按摩)、应激性溃疡(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致胃黏膜损伤,病情严重者易患,呕血黑便等,胃镜确诊,用抑酸剂等并监测)、癫痫发作(脑梗死灶刺激皮层放电,急性期及恢复期可能患,抽搐等,据类型用抗癫痫药并治原发病)、认知功能障碍加重(病灶影响相关脑区,有基础认知障碍或累及重要脑区者易患,记忆力等减退,用评估量表,康复训练改善)。

    风险人群:高龄脑梗死患者、意识障碍严重及吞咽功能障碍者更易发生。

    表现与应对: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等症状,需进行痰液培养等检查明确病原体,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同时加强气道护理,如定期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脑梗死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

    发生机制:脑梗死患者肢体活动受限,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易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常见于下肢。

    风险人群:长期卧床、肢体瘫痪的脑梗死患者风险较高。

    表现与应对:下肢出现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等表现,可行血管超声检查确诊,治疗包括抗凝等,同时注意避免患肢按摩等可能导致血栓脱落的操作。

    脑梗死并发症-应激性溃疡

    发生机制:脑梗死可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导致胃黏膜应激性损伤,出现溃疡、出血等。

    风险人群:病情严重的脑梗死患者,尤其是合并有颅内高压等情况者。

    表现与应对:患者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通过胃镜等检查确诊,可使用抑酸剂等药物治疗,同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大便潜血等情况。

    脑梗死并发症-癫痫发作

    发生机制:脑梗死灶刺激大脑皮层导致异常放电引发癫痫。

    风险人群:脑梗死急性期及恢复期患者均可能发生,尤其是大面积脑梗死等情况。

    表现与应对:患者出现抽搐、意识丧失等表现,需根据癫痫类型选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同时积极治疗脑梗死原发病。

    脑梗死并发症-认知功能障碍加重

    发生机制:脑梗死病灶影响相关脑区,导致认知功能进一步受损。

    风险人群:本身有基础认知障碍或脑梗死累及重要认知功能脑区的患者。

    表现与应对:患者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功能障碍等,可通过认知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评估,采取康复训练等综合措施改善认知功能。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