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肠息肉

肠息肉

2025年10月27日 13:42:50
病情描述:

肠息肉

医生回答(1)
  • 蓝宇
    蓝宇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向他提问

    肠息肉是肠道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组织分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病因含遗传因素、炎症刺激、不良生活方式,多数患者无症状部分有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表现,检查靠结肠镜等,治疗多内镜下,预防需健康生活、定期体检、积极治肠道炎症,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女性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

    肠息肉是指肠道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组织,在未明确病理性质前统称息肉,可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肿瘤性息肉有癌变潜能。

    二、病因

    1.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综合征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与基因突变相关,有明显遗传倾向。2.炎症刺激:长期肠道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可刺激肠黏膜增生形成息肉。3.生活方式:高脂低纤维饮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肠息肉发生风险,高脂饮食使胆汁酸分泌增加,可能诱发息肉形成;低纤维饮食导致肠道蠕动减慢,有害物质滞留刺激肠黏膜。

    三、临床表现

    多数肠息肉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可出现便血(多为便潜血阳性或鲜血便)、腹痛(多为隐痛)、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较大息肉可能引起肠梗阻等表现。

    四、检查方法

    1.结肠镜检查:是诊断肠息肉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肠道黏膜并取病理活检明确息肉性质。2.钡剂灌肠造影:通过X线检查显示肠道轮廓,可发现较大息肉,但灵敏度低于结肠镜。3.粪便隐血试验:可初步筛查肠道出血情况,提示可能存在肠道病变。

    五、治疗方式

    主要采取内镜下治疗,如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等,适用于大部分肠息肉;对于较大、基底宽或疑有恶变的息肉可能需外科手术切除。

    六、预防措施

    1.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减少高脂、高糖食物摄取;戒烟限酒;适度运动,维持健康体重。2.定期体检: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病史者需更密切监测,遵医嘱缩短体检间隔。3.积极治疗肠道炎症: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肠道炎症性疾病者应规范治疗,控制炎症,降低肠息肉发生风险。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肠息肉相对少见,多与炎症等因素相关,若出现便血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避免延误病情,且儿童检查时需充分考虑其耐受性,选择合适检查方式。2.老年人:老年人肠息肉发生率相对较高,因机体功能减退,检查及治疗时需评估心肺等基础状况,选择安全的诊疗方案,定期体检监测尤为重要。3.女性:女性在孕期等特殊时期若出现肠道相关症状需谨慎处理,检查及治疗需综合考虑妊娠等因素对母婴的影响,遵循个体化诊疗原则。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