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肠道致病菌问
什么是肠道致病菌
-
肠道致病菌是侵入人体肠道致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经污染食物水等途径进入,常见种类有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大肠杆菌某些血清型、弯曲菌属,致病机制包括靠黏附结构定植和产毒素,不同人群受影响有特点,儿童易严重腹泻,老年人恢复弱易有严重全身症状,有基础疾病人群感染难控且可能加重基础疾病。
一、肠道致病菌的定义
肠道致病菌是指一类能够侵入人体肠道并引起肠道感染性疾病的细菌等病原体。它们通过污染食物、水或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肠道,进而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及相关临床症状。
二、常见肠道致病菌种类及特点
(一)沙门氏菌属
包括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等。其传播途径主要为经被污染的食物(如肉类、蛋类、奶类等)或水传播。该菌可在肠道内定植,引起肠道炎症反应,临床表现多为发热、腹痛、腹泻(可为水样便或黏液脓血便)等胃肠炎症状。
(二)志贺氏菌属
是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分为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等。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志贺氏菌可侵入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导致肠黏膜炎症、溃疡,引发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典型细菌性痢疾表现。
(三)大肠杆菌某些血清型
如肠产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等。ETEC可产生肠毒素,引起分泌性腹泻;EIEC能侵袭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导致炎症反应,引发腹泻等肠道症状。
(四)弯曲菌属
主要引起弯曲菌肠炎,常见的有空肠弯曲菌等。常通过食用受污染的禽肉、牛奶等感染,可导致腹痛、腹泻(可为血性腹泻)、发热等症状,儿童感染相对多见。
三、致病机制
肠道致病菌的致病机制多样,一方面可通过菌毛等黏附结构黏附于肠道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实现定植;另一方面可产生毒素,如志贺氏菌产生的志贺毒素可破坏肠道黏膜屏障,引起细胞毒性作用;沙门氏菌可产生内毒素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等,进而导致肠道功能紊乱、组织损伤及相应临床症状。
四、不同人群受肠道致病菌影响的特点
(一)儿童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肠道致病菌的抵抗力较弱,感染后更易出现严重腹泻,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且病情进展相对较快,需密切关注体液平衡等情况。
(二)老年人
老年人肠道功能减退,胃肠道蠕动及免疫功能下降,感染肠道致病菌后恢复能力相对较弱,感染后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全身症状,如发热持续时间较长、肠道功能恢复缓慢等,需注重基础健康状况的监测与支持。
(三)有基础疾病人群
如患有糖尿病、慢性肝病、艾滋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肠道致病菌后,可能因基础疾病影响机体免疫力及恢复能力,导致感染难以控制,甚至加重基础疾病病情,需综合评估并积极处理感染及基础疾病情况。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