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截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问
如何为截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
截瘫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刻开展早期康复介入含良肢位摆放,肢体功能训练有被动主动运动及辅助器具应用,体位管理要定时翻身并保持功能位,膀胱管理用间歇导尿,肠道管理是定时排便训练加腹部按摩,心理康复需专业医生及家人支持,并发症预防包括肺部感染的呼吸咳嗽拍背和深静脉血栓的肌肉训练及观察皮肤情况。
一、早期康复介入
截瘫患者早期康复介入至关重要,通常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刻开展。此阶段需进行良肢位摆放,通过正确摆放瘫痪肢体姿势,可有效防止关节挛缩与畸形,为后续康复奠定基础,例如上肢应保持外展10°~15°、前屈30°,腕背伸30°~40°,手指微屈;下肢髋关节伸直,膝关节轻度屈曲,足背屈90°等。
二、肢体功能训练
1.被动运动:由治疗人员协助患者活动瘫痪肢体,每日多次进行,每次每个关节活动10~15次,旨在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问题。2.主动运动:当患者具备一定肌力时,指导其开展自主的肌肉收缩及关节活动训练,起始可从简单的屈伸动作入手,逐步增加运动难度与强度。3.辅助器具应用:可借助矫形器维持肢体正确姿势,助力功能恢复,例如使用合适的下肢矫形器辅助站立与行走训练(若条件允许)。
三、体位管理
1.定时翻身:一般每2小时左右为患者翻身一次,防止压疮形成,翻身过程中需保持脊柱平直,避免扭曲,可配合使用气垫床等辅助设备。2.保持功能位:依据肢体解剖特点维持功能体位,如上肢外展前屈、腕背伸,下肢髋关节伸直、膝关节轻度屈曲、足背屈等,以最大程度保持肢体正常生理结构与功能。
四、膀胱与肠道管理
1.膀胱管理:采用间歇导尿方式,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定时导尿,避免长期留置尿管引发尿路感染等并发症,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导尿操作。2.肠道管理:实施定时排便训练,建立规律排便习惯,可在早餐后半小时尝试诱导排便,同时配合腹部按摩促进肠道蠕动,例如以脐为中心顺时针环形按摩腹部,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
五、心理康复
截瘫患者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需专业心理医生介入干预。家人应给予充分关心与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康复过程,可通过心理疏导、放松训练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心态,例如引导患者进行冥想、深呼吸放松训练等,增强其康复信心。
六、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1.肺部感染预防: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定时为患者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降低肺部感染风险。2.深静脉血栓预防: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肌肉收缩训练,如踝关节背伸跖屈、股四头肌收缩等,必要时可使用抗凝药物(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使用指导),同时密切观察患者下肢皮肤温度、颜色及肿胀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深静脉血栓相关问题。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