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子宫肌瘤问
什么是子宫肌瘤
-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良性肿瘤,病因与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及遗传因素相关,临床表现有月经改变、腹部包块、白带增多、压迫症状等,诊断可通过妇科检查、超声、磁共振成像,分类按生长部位分宫体肌瘤和宫颈肌瘤,按与子宫肌壁关系分肌壁间、浆膜下、黏膜下肌瘤,育龄、绝经后、有家族史女性需分别关注相关情况。
一、定义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构成,好发于30~50岁育龄女性,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女性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及遗传因素等相关。
二、病因分析
1.激素因素:雌激素是促使肌瘤生长的主要因素,孕激素可协同雌激素促进肌瘤生长。育龄期女性因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波动,肌瘤发生率相对较高。
2.遗传因素:部分子宫肌瘤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提示遗传易感性可能在其发病中起作用,如某些染色体异常与子宫肌瘤发病相关。
三、临床表现
1.月经改变:常见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多见于肌壁间肌瘤及黏膜下肌瘤,长期经量过多可导致贫血,出现乏力、面色苍白等表现。
2.腹部包块:肌瘤较大时,可于下腹触及质硬、形态不规则的包块。
3.白带增多:肌壁间肌瘤使宫腔面积增大,内膜腺体分泌增多,伴盆腔充血时白带可增多;黏膜下肌瘤伴感染时,可有大量脓性白带。
4.压迫症状:肌瘤压迫膀胱可致尿频、尿急;压迫直肠可引起便秘、排便困难等。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
四、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可触及子宫增大、形态不规则,质硬。
2.超声检查:为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能清晰显示肌瘤的数目、部位、大小及肌瘤内部是否均匀或液化、囊变等,准确率较高。
3.磁共振成像(MRI):对肌瘤内部结构显示更清晰,尤其适用于诊断深部肌瘤、评估特殊部位肌瘤(如宫颈肌瘤)等。
五、分类方式
1.按生长部位分类
宫体肌瘤:约占90%,肌瘤生长于子宫体部。
宫颈肌瘤:约占10%,肌瘤生长于子宫颈部。
2.按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类
肌壁间肌瘤:肌瘤位于子宫肌壁间,周围被肌层包围,最为常见。
浆膜下肌瘤:肌瘤向子宫浆膜面生长,突出于子宫表面,约占20%。
黏膜下肌瘤:肌瘤向子宫黏膜方向生长,突出于宫腔,仅由黏膜层覆盖,约占10%~15%,易引起月经改变及宫腔变形。
六、特殊人群考虑
1.育龄女性:需关注肌瘤对生育的影响,较大或位置特殊的肌瘤可能影响受精卵着床、导致流产等,建议备孕前评估肌瘤情况。
2.绝经后女性:肌瘤多可随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逐渐萎缩,但仍需定期复查,警惕恶变可能。
3.有家族史女性:因遗传易感性可能较高,建议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超声监测,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