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脑梗死

脑梗死

2025年10月27日 17:49:44
病情描述:

脑梗死

医生回答(1)
  • 国红
    国红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向他提问

    脑梗死是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致局部脑组织坏死软化的脑血管病,病因包含血管壁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常见且与长期高脂饮食、吸烟等生活方式相关)、血液成分改变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临床表现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及大面积时的意识障碍等严重表现;诊断依靠影像学检查及血管超声等评估脑血管状况;治疗急性期有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非药物是病情稳定后个性化康复训练;预防需控制基础病、调整生活方式、高危人群监测;特殊人群里老年人要密切监测血压、康复循序渐进,糖尿病患者控血糖防低血糖,儿童脑梗死需重视基础病及时干预。

    一、定义

    脑梗死是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导致局部脑组织坏死或软化的一组脑血管疾病,又称缺血性脑卒中。

    二、病因

    1.血管壁病变:动脉粥样硬化为最常见病因,可使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男性略多于女性,与长期高脂饮食、吸烟等生活方式相关。

    2.血液成分改变: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凝状态等,可增加血液黏稠度,易形成血栓,此类情况可见于有血液系统基础病的患者。

    3.血流动力学改变:血压急剧波动(如突然低血压)致脑灌注不足时可引发脑梗死,老年人因血管调节功能较差更易受影响。

    三、临床表现

    因梗死部位不同表现各异,常见症状有: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如偏瘫(一侧肢体无力)、偏身感觉障碍、言语不利、口角歪斜等;

    大面积脑梗死时可出现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等严重表现。

    四、诊断

    1.影像学检查:头颅CT是急性期初步筛查的重要手段,可早期发现梗死灶;头颅MRI对早期脑梗死更敏感,能更早明确病变范围及部位。

    2.其他检查:如血管超声、脑血管造影等可评估脑血管状况,帮助查找病因。

    五、治疗

    1.急性期治疗:

    溶栓治疗:符合溶栓指征时可使用溶栓药物恢复血流,但需严格把握时间窗(一般在发病4.5小时内)。

    抗血小板聚集:常用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

    改善脑循环:通过药物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

    2.非药物治疗: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展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康复训练需根据患者具体功能障碍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尤其关注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的康复耐受性。

    六、预防

    1.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患者需规范降压,使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高血脂患者需低脂饮食并必要时使用降脂药物;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减少血管并发症风险。

    2.调整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饮食(低盐、低脂、低糖),适度运动,保持健康体重,尤其老年人及有心血管病史者更应注重生活方式调整。

    3.高危人群监测: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颈动脉狭窄等高危人群需定期监测脑血管状况,必要时采取干预措施。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血压波动更易诱发脑梗死,需密切监测血压,避免快速降压;康复训练时需注意强度循序渐进,防止过度疲劳。

    糖尿病患者:高血糖易加重血管病变,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同时注意预防低血糖对脑部的不良影响。

    儿童脑梗死:虽罕见,但若有先天性血管畸形、血液高凝状态等基础病需格外重视,及时明确病因并干预,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不当治疗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