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引起下肢水肿的降压药物

引起下肢水肿的降压药物

2025年10月28日 13:04:23
病情描述:

引起下肢水肿的降压药物

医生回答(1)
  • 童嘉毅
    童嘉毅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向他提问

    钙通道阻滞剂中二氢吡啶类较易致下肢水肿,机制是使毛细血管前动脉扩张、血管内压力增高致液体外渗,老年人、女性相对更易出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致下肢水肿机制与缓激肽水平升高有关,有基础肾脏疾病等病史者更易出现,因服用降压药出现下肢水肿的患者要及时与医生沟通,老年人、女性、有基础疾病患者需依自身情况配合医生评估调整治疗以控血压保健康。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相关下肢水肿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也可能导致下肢水肿,其作用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发挥降压作用。这类药物引起下肢水肿的机制可能与缓激肽水平升高有关,缓激肽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可能导致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加等进而引起水肿。一般来说,不同性别对此类药物引起下肢水肿的易感性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有基础肾脏疾病等病史的患者,可能更易出现相关水肿表现,因为该类患者本身水钠代谢调节可能存在一定基础问题,在药物作用下更易引发水肿。

    相关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因服用降压药物出现下肢水肿的患者,首先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医生会根据患者整体情况评估是否需要调整降压药物治疗方案。老年人在使用可能引起下肢水肿的降压药物时,要密切关注水肿情况以及整体身体状况,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相对较弱,水肿可能会影响其活动能力等,若水肿加重需及时就医调整用药。女性患者在出现下肢水肿后,也应向医生详细告知自身情况,医生会综合考虑激素等多方面因素来调整治疗。有基础疾病如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的患者,更要重视下肢水肿情况,因为这可能提示药物对身体的影响以及基础疾病可能的进展等,需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以确保在控制血压的同时,最大程度保障身体的健康状况。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