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什么是餐后血糖过低症

什么是餐后血糖过低症

2025年10月28日 14:20:32
病情描述:

什么是餐后血糖过低症

医生回答(1)
  • 宁志伟
    宁志伟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向他提问

    餐后血糖过低症是进食后2-3小时出现因血糖快速下降引发不适的低血糖综合征,发病机制是进食后食物刺激胰岛素过度分泌致血糖短时间下降,临床表现有交感神经兴奋及神经精神症状,病因分功能性和胃大部切除术后,诊断靠血糖监测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治疗功能性者调整饮食少量多餐,胃大部切除术后者改变进食方式,儿童需保证饮食规律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老年人警惕跌倒风险密切监测血糖并注意安全防护。

    一、定义

    餐后血糖过低症是指进食后2-3小时出现的低血糖综合征,表现为一系列因血糖快速下降引发的不适症状。

    二、发病机制

    主要由于进食后食物迅速进入肠道,刺激胰岛素过度分泌,使得血糖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低于正常水平,从而引发相关症状。

    三、临床表现

    1.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常见心悸、出汗、颤抖、饥饿感等,是机体对低血糖的应激反应。

    2.神经精神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头晕、视物模糊、意识障碍等,与大脑供能不足有关。

    四、病因分类

    1.功能性餐后血糖过低症:多发生于胃肠功能紊乱者,因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及胰岛素分泌调节异常所致。

    2.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速度加快,食物快速进入肠道,刺激胰岛素过度分泌,引发低血糖。

    五、诊断方法

    1.血糖监测:空腹血糖正常,餐后2-3小时血糖降低。

    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通过检测不同时间点血糖变化,协助明确诊断。

    六、治疗原则

    1.功能性者:调整饮食结构,采用少量多餐方式,避免一次性摄入高碳水化合物食物,以延缓血糖上升速度。

    2.胃大部切除术后者:改变进食方式,如少食多餐、避免单糖类食物等,减少食物快速进入肠道对胰岛素分泌的刺激。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需保证饮食规律,避免空腹时间过长,防止因餐后低血糖影响生长发育,建议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延缓血糖波动。

    老年人:警惕餐后低血糖可能导致的跌倒风险,需密切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饮食,同时注意日常活动中的安全防护,如行走时缓慢起身等。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