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该用哪些药问
急性心肌梗死该用哪些药
-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涉及多种药物,包括溶栓药物(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药物(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不同药物有各自作用及使用需考虑的患者因素如年龄、肝肾功能等。
一、溶栓药物
1.尿激酶:是较早应用的溶栓药物,通过激活纤溶酶原变为纤溶酶,溶解血栓。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其对急性心肌梗死有一定的溶栓再通效果,可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改善心肌灌注。
2.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能选择性地激活血栓中的纤溶酶原,对全身纤溶活性影响较小,再通率较高。多项临床试验显示其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中能有效开通血管,改善预后。
二、抗血小板药物
1.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血栓素A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服用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和再梗死率,无论年龄、性别等因素,只要无禁忌证均应使用。
2.氯吡格雷:为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可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对于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可作为替代药物,需考虑患者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老年人使用时需关注出血等风险。
三、抗凝药物
1.普通肝素:可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发挥抗凝作用。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常用于溶栓辅助治疗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需根据患者体重等调整剂量,注意监测凝血功能,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可能对肝素的代谢和反应有所不同,需谨慎评估出血风险。
2.低分子肝素:相较于普通肝素,出血风险相对较低,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也有应用,同样要考虑患者年龄、肾功能等情况,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时需调整剂量。
四、β受体阻滞剂
1.美托洛尔:能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和减弱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预后。对于无禁忌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使用可降低死亡率和再梗死率,需关注患者心率、血压等情况,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对心率和血压的影响更敏感。
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1.卡托普利: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扩张血管,改善心室重构。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功能不全等情况时应用,需注意监测患者血压、肾功能等,老年人肾功能可能随年龄下降,使用时要谨慎调整剂量,避免出现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1.氯沙坦:在不能耐受ACE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可使用,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发挥作用,同样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如老年人使用时需关注对肾功能和血压的影响。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