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胆囊癌

胆囊癌

2025年10月28日 20:32:31
病情描述:

胆囊癌

医生回答(1)
  • 李照
    李照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向他提问

    胆囊癌是起源于胆囊上皮细胞的胆道常见恶性肿瘤,病因包括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胆道寄生虫感染等,早期常无特异症状易被忽视,进展期有右上腹疼痛加重、黄疸等表现,诊断靠B超、CT、MRI及肿瘤标志物检测,治疗分手术和综合治疗,总体预后差,预防需积极治疗基础病、定期体检及干预高危息肉,特殊人群如老年、女性、有家族史者有相应关注要点。

    一、定义

    胆囊癌是起源于胆囊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胆道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居第5位左右。

    二、病因

    1.胆囊结石:约70%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长期的结石刺激可导致胆囊黏膜反复损伤、修复,进而引发癌变,结石直径>3cm者癌变风险更高。

    2.慢性胆囊炎: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使胆囊黏膜上皮细胞发生不典型增生,增加癌变几率。

    3.胆囊息肉:直径>1cm的胆囊息肉恶变风险明显升高,尤其是单发性、基底宽的息肉。

    4.胆道寄生虫感染:如华支睾吸虫感染,可导致胆道慢性炎症,与胆囊癌的发生相关。

    三、临床表现

    1.早期:常无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右上腹隐痛、消化不良等类似胆囊炎的表现,易被忽视。

    2.进展期:可出现右上腹疼痛进行性加重、黄疸(皮肤巩膜黄染)、腹部肿块、体重减轻、乏力等,若肿瘤侵犯胆管可导致胆道梗阻加重黄疸,侵犯周围组织可引起相应部位的症状。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B超:简便易行,可发现胆囊壁增厚、腔内肿块等异常,是初步筛查的常用手段。

    CT及MRI:能清晰显示肿瘤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侵犯范围,有助于肿瘤分期。

    2.肿瘤标志物检测:CA19-9等肿瘤标志物可有不同程度升高,但需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因其特异性不高。

    五、治疗手段

    1.手术治疗:早期胆囊癌以手术切除为主,可行胆囊切除术;对于进展期患者,若有根治机会则行根治性手术,包括胆囊癌根治术、肝部分切除术等。

    2.综合治疗:进展期或晚期患者可联合化疗,常用方案如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等,此外还可考虑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兴治疗手段,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六、预后及预防

    1.预后:胆囊癌总体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改善预后,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

    2.预防

    积极治疗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等基础疾病。

    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有胆囊疾病高危因素人群(如胆囊结石、息肉等)应定期行B超筛查。

    对于胆囊息肉直径>1cm、单发、基底宽等高危息肉,建议尽早干预。

    七、特殊人群关注

    1.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减退,手术耐受性可能降低,需全面评估全身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注重围手术期的护理及支持治疗。

    2.女性人群:健康管理上无显著性别差异,但需关注自身胆囊疾病的定期监测,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3.有家族史人群:此类人群胆囊癌发病风险相对较高,应更密切进行胆囊相关检查,如定期B超随访,以便早期发现病变。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