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骨骼肌偏低如何治疗

骨骼肌偏低如何治疗

2025年10月28日 15:52:40
病情描述:

骨骼肌偏低如何治疗

医生回答(1)
  • 邹本良
    邹本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向他提问

    通过运动干预(力量训练及配合有氧运动)、营养支持(保证蛋白质等营养素摄入)、生活方式调整(充足睡眠、减少久坐)来增加骨骼肌量,不同人群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相关方式,有病史等特殊情况需遵循相应建议。

    一、运动干预

    1.力量训练: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力量训练都是增加骨骼肌量的有效方式。年轻人可选择自由重量训练,如杠铃深蹲、卧推等,通过大重量、少次数的方式刺激肌肉生长;中老年人可进行弹力带训练或使用哑铃进行简单的肩部、手臂力量练习。研究表明,规律的力量训练能显著提高骨骼肌含量。例如,每周进行2-3次力量训练,坚持数月后,受试者的骨骼肌量会有明显提升。生活方式方面,要保证每次力量训练的动作规范,避免因错误动作导致受伤,有病史的人群在开始力量训练前应咨询医生,评估是否适合进行相关训练。

    2.有氧运动配合: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辅助增加骨骼肌量。有氧运动能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为肌肉生长提供更好的环境。比如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左右,与力量训练相结合,效果更佳。不同年龄人群在有氧运动时要注意强度,年轻人可适当提高运动强度,中老年人则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避免过度疲劳。有心血管病史的人群在进行有氧运动时需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必要时调整运动方案。

    二、营养支持

    1.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是骨骼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需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每千克体重需要1.2-2.0克蛋白质,可通过摄入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奶制品等获取。例如,一位体重60千克的成年人,每天应摄入72-120克蛋白质。对于老年人,由于其蛋白质合成能力下降,可能需要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有肾脏病史的人群在蛋白质摄入上需要根据肾功能情况进行调整,遵循医生的建议控制蛋白质摄入量。

    2.其他营养素:维生素D对于骨骼肌功能也很重要,可通过晒太阳(每天10-15分钟暴露皮肤)和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类、蛋黄等)来补充。钙也是维持骨骼和肌肉正常功能的重要营养素,可通过牛奶、豆制品、坚果等食物补充。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素食者需要注意维生素B12等营养素的补充,可通过摄入强化食品或补充剂来满足需求。

    三、生活方式调整

    1.充足睡眠:睡眠不足会影响肌肉的修复和生长。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9小时的睡眠时间,老年人也需要保证6-8小时的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分泌促进骨骼肌生长的激素,如生长激素等。不同年龄人群都应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对于有睡眠障碍的人群,可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来保证充足睡眠。

    2.减少久坐:长时间久坐会导致骨骼肌量流失,无论是年轻人、中老年人还是有特定病史的人群,都应尽量减少久坐时间。每坐1小时左右就起身活动5-10分钟,可进行简单的伸展运动,如颈部拉伸、腰部伸展等,促进血液循环,维持骨骼肌的正常功能。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