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两个小时血糖值问
餐后两个小时血糖值
-
正常人群餐后两小时血糖应<7.8mmol/L反映糖代谢调节正常,糖尿病患者一般非妊娠成年2型及1型控制目标不同,影响因素包括饮食、运动、病史等,监测用血糖仪从进餐第一口计时2小时采血,儿童、老年人监测有注意事项且需保证血糖仪校准正确。
一、正常人群餐后两小时血糖值及意义
正常成年人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应<7.8mmol/L,该值反映机体糖代谢调节功能正常,若此值在正常范围,提示胰腺分泌胰岛素及机体对胰岛素的利用基本处于良好状态,能有效处理进食后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维持血糖稳定。
二、糖尿病患者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目标
1.一般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此目标可降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风险,如减少对血管、神经等组织的损害;对于病情较轻、预期寿命长且无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尝试更严格控制,如<8.5mmol/L,但需密切监测低血糖等情况;而年龄较大、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患者,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至<12mmol/L,以避免过度降糖引发低血糖等风险。
2.1型糖尿病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目标相对更严格,一般建议<10mmol/L,因1型糖尿病患者自身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需精细血糖管理来维持血糖稳定,减少长期并发症发生。
三、影响餐后两小时血糖的因素及应对
1.饮食因素: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会使餐后血糖迅速升高,如大量食用精制碳水化合物(白米饭、白面包等),其血糖生成指数(GI)高,相比低GI食物(全谷物、杂豆类),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更显著。糖尿病患者应选择低GI食物,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均衡搭配碳水、蛋白质与脂肪比例;正常人群也需注意饮食结构合理性,避免短期内大量摄入高糖高脂食物。
2.运动因素:餐后适当运动可促进葡萄糖利用、降低餐后血糖。例如餐后30分钟左右进行中等强度运动(快走、慢跑等),每次运动20-30分钟,能改善糖代谢。但糖尿病患者伴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情况时,运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运动强度过大致低血糖等不良事件;老年人运动宜选择平缓方式(如太极拳等),运动前后需监测血糖,据血糖情况调整运动计划。
3.病史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人群,餐后2小时血糖更易异常,这类人群应定期监测餐后血糖,以便早期发现血糖问题。已确诊糖尿病且长期高血糖病史患者,机体对血糖调节能力进一步下降,控制餐后血糖需综合管理,包括严格饮食控制、规律运动及可能的药物调整等。
四、餐后两小时血糖监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1.监测方法:使用血糖仪监测,采血时需规范操作,确保采血部位消毒彻底,取血适量。一般从进餐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后采血测定血糖。
2.注意事项:儿童糖尿病患者监测餐后血糖时,要注重采血安全性与患儿配合度,尽量选择舒适采血部位,避免因采血引起恐惧抵触;老年人皮肤薄、弹性差,采血时需轻柔操作,防止采血困难或损伤皮肤。同时,需保证血糖仪校准正确,定期校准维护,以确保监测结果准确。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