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如何理解子宫内膜异位的概念

如何理解子宫内膜异位的概念

2025年10月28日 21:57:06
病情描述:

如何理解子宫内膜异位的概念

医生回答(1)
  • 何耀娟
    何耀娟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向他提问

    子宫内膜异位是原本应生长在子宫腔内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发病机制包括经血逆流、医源性种植的种植学说及体腔上皮在炎症、雌激素等因素刺激下化生为子宫内膜样组织的体腔上皮化生学说,育龄期女性等为好发人群,长期精神压力过大、运动量过少可影响发病,典型症状有进行性加重痛经、不孕、月经异常、盆腔疼痛,还可有肠道、泌尿系统等其他表现,异位的子宫内膜随月经周期周期性出血致病灶局部纤维组织增生、粘连形成,如卵巢形成巧克力囊肿、盆腔脏器与腹膜广泛粘连等。

    一、定义阐释

    子宫内膜异位是指原本应生长在子宫腔内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的一种病症。其本质是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细胞发生异位种植,从而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及临床症状。

    二、发病机制相关要点

    (一)种植学说

    经血逆流是重要机制之一,月经期间,部分子宫内膜碎屑可随经血通过输卵管逆流至盆腔,种植在盆腔腹膜、卵巢等部位并生长,逐渐形成异位病灶。此外,医源性种植也是可能途径,如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组织种植于手术切口处,进而发展为子宫内膜异位病灶。

    (二)体腔上皮化生学说

    腹腔、盆腔等部位的体腔上皮在炎症、雌激素等因素刺激下,可化生为子宫内膜样组织,这些化生的组织逐渐发展为子宫内膜异位病灶。

    三、好发人群及相关影响因素

    (一)好发人群

    育龄期女性为高发群体,此阶段女性月经周期规律,经血逆流等相关因素更易促使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此外,有家族遗传倾向的女性、长期月经不调(如月经频繁、经期延长等)者、初潮早或绝经晚的女性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二)生活方式影响

    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可能影响内分泌功能,进而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风险;运动量过少可能导致盆腔血液循环不畅,利于子宫内膜组织异位种植。

    四、临床表现维度

    (一)典型症状

    1.痛经:多为进行性加重,即随病程进展,痛经程度逐渐加剧,可在月经前1-2天开始出现,经期第1天达高峰,随后逐渐减轻,疼痛部位多为下腹深部及腰骶部,可放射至会阴、肛门或大腿等部位。

    2.不孕:异位病灶可影响盆腔内环境,如导致盆腔粘连、输卵管蠕动异常等,从而影响卵子与精子结合及受精卵着床,使育龄女性受孕几率降低。

    3.月经异常: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这与异位的子宫内膜影响子宫肌层收缩、干扰子宫内膜正常代谢等有关。

    4.盆腔疼痛:除痛经外,还可出现慢性盆腔痛,疼痛可在非经期持续存在,尤其在性交、排便等情况下可能加重。

    (二)其他表现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肠道、泌尿系统等部位的相关症状,如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表现为腹痛、腹泻或便秘,泌尿系统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出现血尿、尿频、尿痛等症状,这与异位的子宫内膜种植在相应器官并随月经周期出血有关。

    五、病理改变特征

    异位的子宫内膜会随月经周期发生周期性出血,病灶局部可出现纤维组织增生、粘连形成,如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形成巧克力囊肿,盆腔内异位病灶可导致盆腔脏器与腹膜之间广泛粘连等,这些病理改变进一步影响盆腔器官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