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针、2针、3针新冠疫苗究竟有何不同问
1针、2针、3针新冠疫苗究竟有何不同
- 
                                                                        
                        新冠疫苗分一针的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S蛋白基因到腺病毒基因组)、两针的灭活疫苗(物理化学灭活保留免疫原性)、三针的重组蛋白疫苗(体外重组有效抗原成分),不同针次疫苗在抗体产生等方面有差异且对变异株有一定保护效力但程度不同,孕妇接种需充分评估健康状况权衡风险收益,基础疾病控制稳定的老年人接种需确保基础疾病稳定并监测反应,患有慢性病且病情控制平稳的患者可接种并需加强病情监测。 一、疫苗类别与技术路线 1.1针新冠疫苗:多为腺病毒载体疫苗,技术原理是将新冠病毒刺突糖蛋白(S蛋白)基因重组到改造后的腺病毒基因组中,接种后腺病毒载体进入人体细胞表达S蛋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仅需接种1剂。 2.2针新冠疫苗:常见为灭活疫苗,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活具有感染性的新冠病毒,保留免疫原性,接种2剂,两剂间隔通常为3周-8周,借两次接种增强免疫效果。 3.3针新冠疫苗:主要是重组蛋白疫苗,将新冠病毒S蛋白受体结合域(RBD)等有效抗原成分体外重组表达,需接种3剂,前两剂间隔一定时间,第3剂与第2剂间隔4周及以上,通过多次接种提升免疫反应强度。 二、免疫效果相关研究 多项临床研究显示,不同针次疫苗在抗体产生上有差异。灭活疫苗接种2剂后抗体阳转率及抗体水平可达较好效果;腺病毒载体疫苗接种1剂后可诱导机体产生一定免疫应答;重组蛋白疫苗接种3剂后抗体滴度等指标有特定变化,且不同针次疫苗对阿尔法、德尔塔等变异株均有一定保护效力,不过保护效力程度因疫苗类型和针次不同存在区别。 三、特殊人群接种注意事项 1.孕妇:孕妇接种需充分评估健康状况,遵循相关接种指引,接种后密切观察反应,因孕妇属特殊生理阶段,疫苗接种需权衡风险与收益。 2.老年人:基础疾病控制稳定的老年人接种各针次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多获认可,接种前需确保基础疾病处于稳定状态,接种后要密切监测身体反应。 3.慢性病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且病情控制平稳的患者可接种各针次疫苗,接种后需加强对病情的监测,若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