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低血压是怎么被引起的

低血压是怎么被引起的

2025年10月29日 16:38:34
病情描述:

低血压是怎么被引起的

医生回答(1)
  • 童嘉毅
    童嘉毅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向他提问

    低血压因素包括生理性的部分健康人群因遗传、体质瘦弱等致生理性低血压状态;病理性的有心血管疾病中心输出量减少、大血管病变,内分泌代谢疾病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神经系统疾病影响自主神经功能,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消耗致低血压;药物性的是服用降压药等药物可引起;体位性的是从卧位或坐位突然站起因回心血量减少致短暂血压下降常见于特定人群。

    一、生理性因素

    部分健康人群存在生理性低血压状态,无明显不适症状,多与遗传、体质瘦弱等因素相关,常见于年轻女性,这类人群血压虽低于正常范围,但一般不影响健康,也无器质性病变证据,通常与个体的生理调节特点有关,其心血管、脏器等功能多处于正常代偿状态。

    二、病理性因素

    (一)心血管疾病

    1.心输出量减少: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重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可导致心脏泵血功能显著下降,使心输出量锐减,进而引起低血压,这类情况往往起病急骤,病情凶险,需紧急救治。

    2.大血管病变:主动脉瓣狭窄、多发性大动脉炎等疾病可影响血液的正常流通,导致外周血管阻力改变或血流灌注不足,引发低血压,例如主动脉瓣狭窄时,左心室射血受阻,可造成体循环动脉压降低。

    (二)内分泌代谢疾病

    1.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机体的水盐代谢及血管张力调节,导致血压降低,患者常伴有乏力、皮肤色素沉着等表现。

    2.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使机体代谢率降低,心脏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从而引起低血压,同时还可出现畏寒、嗜睡、水肿等症状。

    (三)神经系统疾病

    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系统疾病可影响自主神经功能,导致血管舒缩功能失调,使外周血管不能正常收缩以维持血压,进而引发低血压,患者可能伴有肢体感觉运动障碍等神经系统相关表现。

    (四)慢性消耗性疾病

    恶性肿瘤、结核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消耗机体能量,导致机体营养状况差、血容量不足,同时疾病本身可能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调节,从而出现低血压,患者常伴随体重下降、乏力、贫血等消耗性表现。

    三、药物性因素

    服用某些药物可能引起低血压,例如降压药(如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等)、镇静催眠药(如地西泮等)、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等),这些药物可通过不同机制影响血管张力或心脏功能,导致血压下降,用药者需密切关注自身血压变化,遵医嘱合理用药。

    四、体位性低血压

    从卧位或坐位突然站起时,由于重力作用,血液淤积在下肢,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相应降低,导致血压短暂下降,常见于长期卧床、年老体弱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等,这类人群在改变体位时应缓慢进行,以减少低血压发生的风险。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