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肌强直性肌病是什么病

肌强直性肌病是什么病

2025年10月29日 17:36:11
病情描述:

肌强直性肌病是什么病

医生回答(1)
  • 徐敏
    徐敏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向他提问

    肌强直性肌病是一组具肌肉无力、萎缩及强直特点的遗传性肌肉疾病,病因多为基因缺陷。临床表现有肌肉强直、无力萎缩及部分系统受累。诊断靠临床表现、家族史、实验室检查等。治疗无根治法,对症治疗。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需关注运动发育与防意外伤害,成年要注意运动工作安排与心理调节,有家族史者需遗传咨询与基因检测。

    病因方面:多数为遗传性疾病,由基因缺陷引起。例如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是最常见的类型,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相关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发病。不同类型的肌强直性肌病基因缺陷位点不同,如Ⅰ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与19号染色体上的DMPK基因三联体重复扩展有关,Ⅱ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与3号染色体上的CNBP基因点突变等有关。

    临床表现上

    肌肉强直:患者肌肉收缩后放松困难,比如手部肌肉强直时,握拳后不能立即松开,需要花费一定时间才能恢复。这种强直现象在寒冷环境中往往会加重。

    肌肉无力和萎缩: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肌肉无力,影响肢体运动功能,逐渐还会导致肌肉萎缩,常见于手部小肌肉、面部肌肉等,进而影响患者的面容和手部精细动作等。不同类型的肌强直性肌病起病年龄和进展速度有所不同,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Ⅰ型通常在青少年后期或成年早期发病,病情会逐渐进展;Ⅱ型发病年龄相对较晚,进展相对缓慢一些。

    其他系统受累:部分患者还会累及其他系统,如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Ⅰ型可能伴有心脏传导阻滞、白内障、内分泌紊乱(如糖尿病等)、智能障碍等;Ⅱ型相对较少累及其他系统,但也可能有轻度的眼部症状等。

    诊断方面: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家族史,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血清肌酶可轻度升高,肌电图检查具有特征性改变,可见到肌强直电位等,基因检测可以明确具体的基因突变类型,从而确诊具体的肌强直性肌病类型。

    治疗方面: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对于肌肉强直症状,可以使用一些药物,如苯妥英钠等有一定缓解作用,但药物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于肌肉无力和萎缩,需要进行康复训练等改善肌肉功能,但康复训练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肌强直性肌病患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病情可能会影响其运动功能的正常发展,需要密切关注其运动发育情况,尽早进行康复评估和干预,康复训练要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以促进肌肉功能的改善和正常生长发育。同时,要注意避免因肌肉强直等问题导致的意外伤害,如在运动时因肌肉强直反应迟缓而受伤等。

    成年患者:成年患者需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和工作安排,避免过度劳累导致肌肉症状加重。在社交和心理方面,由于疾病可能影响外貌和运动功能等,容易产生心理压力,需要家人和社会给予理解和支持,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

    有家族史的人群:有肌强直性肌病家族史的人群,建议进行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以便早期发现潜在的患病风险,对于计划生育的夫妇,可以了解遗传风险,采取相应的产前诊断等措施,减少患病患儿的出生。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