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冠心病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问题

冠心病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问题

2025年10月29日 19:32:04
病情描述:

冠心病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问题

医生回答(1)
  • 孙宁玲
    孙宁玲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向他提问

    护理诊断含气体交换受损、活动无耐力、疼痛、潜在并发症等,护理措施有气体交换受损的体位安置与氧疗支持,活动无耐力的活动评估与计划制定,疼痛护理的监测与用药配合,潜在并发症的病情监测与抢救准备,特殊人群里老年活动计划更缓进、女性留意非典型症状、糖尿病史兼顾血糖、儿童遵儿科原则优先非药物干预。

    一、护理诊断

    1.气体交换受损:与心肌缺血缺氧致呼吸功能障碍相关,表现为呼吸急促、发绀等,因心肌缺血使心排出量减少,影响肺循环气体交换。

    2.活动无耐力:与心肌氧的供需失衡相关,患者体力活动时心肌耗氧量增加,而供血不足无法满足需求致活动受限,常见于日常活动后疲劳加重。

    3.疼痛:与心肌缺血缺氧、代谢产物积聚刺激神经相关,多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肩背部,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发心肌缺血缺氧产生疼痛刺激。

    4.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损伤易致心脏电活动紊乱引发心律失常,心功能受损可进展为心力衰竭,与心肌结构和功能改变相关。

    二、护理措施

    (一)气体交换受损护理

    1.体位安置: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减少回心血量以减轻心脏负担,利于呼吸,因半卧位可降低膈肌位置、增加胸腔容积,改善呼吸功能(循证依据)。

    2.氧疗支持:依据患者血氧饱和度给予适宜氧流量吸氧(一般2-4L/min),纠正缺氧以改善气体交换,研究显示合理氧疗可缓解心肌缺氧状况。

    (二)活动无耐力护理

    1.活动评估:采用NYHA心功能分级等方法评估活动耐力,如Ⅰ级患者可进行轻体力活动、Ⅳ级患者需绝对卧床,遵循心功能分级标准科学评估。

    2.活动计划制定: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从床上活动开始,逐渐过渡到床边坐立、室内行走等,遵循运动训练可提高心肌耐受力的循证原则,活动中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及有无不适症状。

    (三)疼痛护理

    1.疼痛监测:持续心电监护,观察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等,每15-30分钟记录一次,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临床规范要求)。

    2.用药配合:遵医嘱给予硝酸酯类等药物缓解疼痛,硝酸酯类药物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依循证药物使用原则用药。

    (四)潜在并发症护理

    1.病情监测:严密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发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先兆及时处理,如心律失常出现频发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立即报告医生(临床常规)。

    2.抢救准备:床边配备抢救设备及药品(如除颤仪、起搏器、硝酸甘油等),确保能及时应对突发并发症(抢救应急预案循证准备)。

    特殊人群考虑

    老年患者:活动耐力更差,护理活动计划需更缓慢渐进,避免因活动量过大加重心肌缺氧,评估活动耐受力时需更谨慎细致。

    女性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疼痛表现可能不典型,疼痛护理中要细致观察非典型症状,如上腹部不适等,防止漏诊误诊。

    糖尿病病史患者:需注意血糖对心肌缺血的影响,活动和饮食护理中兼顾血糖控制,如活动前适当调整血糖水平,避免因血糖波动加重心肌缺血。

    儿童冠心病:罕见,先天性冠心病患儿护理遵循儿科安全原则,保障患儿舒适与病情稳定,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以儿童舒适度为护理标准,优先非药物干预。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