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皮炎

皮炎

2025年10月29日 20:37:07
病情描述:

皮炎

医生回答(1)
  • 聂小娟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向他提问

    皮炎分为接触性皮炎(诱因是接触外源性致敏或刺激物质,症状为接触部位红斑肿胀等)、特应性皮炎(与遗传过敏体质相关,好发儿童成人,表现干燥瘙痒等伴其他特应性疾病)、脂溢性皮炎(好发皮脂腺丰富区域,表现红斑基础油腻性鳞屑伴瘙痒);诱因有接触化学物质等致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具遗传倾向皮肤屏障弱、脂溢性皮炎与皮脂分泌旺盛等有关;诊断靠病史采集、症状观察及必要时辅助检查;处理包括避免诱因、重视保湿,接触性皮炎轻时外用糖皮质激素等,特应性皮炎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脂溢性皮炎用抗真菌药等,瘙痒明显口服抗组胺药等;特殊人群中儿童特应性皮炎重保湿选低刺激药,孕妇哺乳期用药遵医嘱,老年人保湿关键且外用药注意浓度。

    一、皮炎的分类及特点

    1.接触性皮炎:

    诱因主要是皮肤接触外源性致敏或刺激物质,如某些化妆品、金属饰品等。

    症状表现为接触部位出现红斑、肿胀、丘疹,严重时可有水疱、渗出,伴瘙痒或灼痛。

    2.特应性皮炎:

    与遗传过敏体质相关,好发于儿童,也可见于成人。

    皮肤表现为干燥、瘙痒、湿疹样皮疹,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常伴随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其他特应性疾病。

    3.脂溢性皮炎:

    好发于皮脂腺丰富区域,如头皮、面部、胸背部等。

    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油腻性鳞屑,伴有不同程度瘙痒。

    二、皮炎的诱因分析

    1.接触性因素:接触化学物质(如染发剂、洗涤剂)、植物(如毒常春藤)、动物毛发等可引发接触性皮炎。

    2.遗传与体质因素:特应性皮炎具有遗传倾向,患者往往有家族过敏史,皮肤屏障功能较弱。

    3.皮脂分泌因素:脂溢性皮炎与皮脂腺分泌旺盛、马拉色菌感染等有关,饮食油腻、精神压力大等可加重症状。

    三、皮炎的诊断要点

    1.病史采集:了解发病前接触史、家族过敏史、病程发展等。

    2.症状观察:依据不同类型皮炎的典型皮肤表现,如接触性皮炎的接触部位皮损、特应性皮炎的干燥瘙痒及湿疹样改变、脂溢性皮炎的油腻性鳞屑红斑等。

    3.辅助检查:必要时进行皮肤活检等,以排除其他类似皮肤病。

    四、皮炎的一般处理原则

    1.避免诱因:接触性皮炎需迅速脱离致敏原;特应性皮炎注意皮肤保湿,避免搔抓、热水烫洗;脂溢性皮炎要保持皮肤清洁,调整饮食结构。

    2.保湿护理:所有类型皮炎均需重视皮肤保湿,使用温和保湿剂维持皮肤屏障功能。

    3.外用药物治疗:

    接触性皮炎轻度时可外用糖皮质激素(如弱效糖皮质激素乳膏),有渗出时用硼酸溶液湿敷;

    特应性皮炎可选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糖皮质激素等;

    脂溢性皮炎可外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洗剂)或糖皮质激素。

    4.系统药物治疗:瘙痒明显时可口服抗组胺药,病情严重时可短期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但需严格遵循医疗规范。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特应性皮炎需特别注重保湿,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护产品,外用药物选择需谨慎,优先选择低刺激、适合儿童的制剂,避免搔抓导致皮肤破损感染。

    2.孕妇及哺乳期女性: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及婴儿影响小的药物,避免自行使用未经证实安全的药物。

    3.老年人:皮肤屏障功能减退,易出现干燥等问题,皮炎护理中保湿更为关键,外用药物使用时注意药物浓度和刺激程度。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