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有什么临床的特点及类型问
三叉神经痛有什么临床的特点及类型
-
三叉神经痛临床特点包括疼痛性质剧烈、突发突止,部位局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有触发因素且发作频率因人而异,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可能与三叉神经根部血管压迫有关,无明显阳性体征,好发于中老年人;继发性由明确器质性病变引起,常伴神经系统体征,可通过检查发现颅内病变,儿童出现需重视,不同情况发病年龄等有差异,头部外伤等病史者出现三叉神经痛需警惕继发性。
一、临床特点
(一)疼痛性质
三叉神经痛的疼痛通常极为剧烈,呈电击样、刀割样、撕裂样,如同针刺或烧灼般难以忍受。这种疼痛往往突发突止,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1-2分钟不等。例如,有研究表明约70%的患者疼痛发作持续时间在1-2分钟内,疼痛程度之剧烈常使患者难以正常生活和工作。
(二)疼痛部位
主要局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常见于一侧面部,以第二支(眶下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受累较为多见,约占95%,单独第一支(眼神经)受累者少见。疼痛可从面部某一特定区域开始,如口角、鼻翼、颊部或舌部等触发点开始,然后扩散到整个受累神经分布区。
(三)触发因素
存在明显的触发因素,很多患者的疼痛可因说话、进食、刷牙、洗脸、风吹等日常活动而诱发。例如,说话时口唇的运动、进食时咀嚼动作都可能触发疼痛发作,这些触发点常位于面部特定部位,轻轻触碰即可引发剧痛。
(四)发作频率
发作频率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能数天发作一次,而有的患者可一日内发作数十次甚至更多。在疾病早期,发作频率可能相对较低,随着病情进展,发作频率往往会逐渐增加。
二、类型
(一)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1.目前认为其病因可能与三叉神经根部受到血管压迫有关,尤其是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等血管对三叉神经的压迫,导致神经脱髓鞘改变,从而产生异位冲动或伪突触传递,引发疼痛。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系统检查通常无明显阳性体征,各项辅助检查(如头颅磁共振成像等)未发现三叉神经有明确的器质性病变。
2.好发于中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其疼痛特点符合上述三叉神经痛的一般临床特点,即剧烈、突发突止、有触发点等。
(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1.是由各种明确的器质性病变引起,如桥小脑角区的肿瘤(如听神经瘤、脑膜瘤等)、三叉神经鞘瘤、脑动脉瘤、蛛网膜炎等病变,这些病变会压迫或侵犯三叉神经,导致神经传导异常而引发疼痛。
2.除了具有三叉神经痛的疼痛表现外,还常伴有其他神经系统体征,例如面部感觉减退、角膜反射减弱、咀嚼肌无力或萎缩等。通过头颅磁共振成像等详细检查可发现颅内存在器质性病变。其发病年龄相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能更宽泛,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相对原发性多见于较年轻人群或有明确颅内病变相关因素的人群。特殊人群方面,对于儿童出现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需高度重视,因为儿童期出现该情况往往提示颅内可能存在先天性或发育性病变等异常情况,应尽快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女性和男性在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上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病因导致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在不同性别中的发生率可能因具体病变类型而异。生活方式因素对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但如果是由于头部外伤等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导致的继发性病变则需考虑外伤因素的影响。病史方面,如果患者有头部外伤史、颅内感染病史等,出现三叉神经痛时更应警惕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可能。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