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压高就一定是青光眼吗问
眼压高就一定是青光眼吗
-
眼压高不一定是青光眼,可能导致眼压高的情况有生理性波动、眼部其他疾病(如白内障膨胀期、虹膜炎)、全身疾病影响(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青光眼诊断需结合视神经检查、视野检查、前房角检查等;儿童和老年人眼压高有其特殊情况,出现眼压高需及时到眼科全面检查以明确是否为青光眼并采取相应措施。
一、可能导致眼压高的其他情况
生理性波动:眼压会有昼夜波动,一般清晨偏高,夜间偏低,一天之内波动范围通常不超过8mmHg。如果是因为检测时间处于眼压生理性高峰时段,可能出现眼压高,但眼部并无病变,不属于青光眼。比如一些年轻人生活作息不规律,夜间长时间用眼、熬夜等,可能在眼压检测时出现暂时的眼压升高,但眼部结构和功能正常。
眼部其他疾病:
白内障膨胀期:晶状体混浊肿胀,体积增大,向前推移虹膜,堵塞房角,引起眼压升高。这种情况多见于老年白内障患者,随着白内障进展,当进入膨胀期时可能出现眼压高,但这是白内障发展过程中的表现,并非青光眼。
虹膜炎:炎症会使房水分泌、排出等循环障碍,导致眼压升高。例如一些免疫性虹膜炎患者,眼部炎症反应会影响房水的正常流动,出现眼压升高,但主要问题是虹膜炎,而非青光眼。
全身疾病影响: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眼部房水流出通道异常,导致眼压升高。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发生眼压异常升高的风险高于非糖尿病人群,这是因为糖尿病会影响眼部的微循环等,进而影响房水的代谢和排出,但不一定就发展为青光眼。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时可能影响眼部血管灌注,间接影响眼压。比如高血压患者血压突然升高时,眼部血管压力改变,可能出现眼压的短暂波动升高,但不一定是青光眼所致。
二、青光眼的诊断要点
青光眼的诊断不能仅依靠眼压,还需要结合多项检查:
视神经检查:通过眼底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查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和形态,青光眼患者通常会出现视神经纤维层变薄、视神经杯盘比增大(正常杯盘比一般小于0.3,青光眼患者常大于0.6或双眼杯盘比差值大于0.2)等改变。
视野检查:视野缺损是青光眼诊断和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青光眼患者会出现典型的视野缺损,如早期可能表现为旁中心暗点、鼻侧阶梯等,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管状视野等严重视野缺损。
前房角检查:通过前房角镜检查前房角的开放情况,区分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等类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前房角狭窄或关闭,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前房角通常是开放的,但存在房水引流异常。
三、特殊人群的眼压高与青光眼情况
儿童:儿童眼压高需要特别关注,儿童青光眼可能与先天性房角发育异常等有关。比如先天性青光眼患儿,除了眼压高,还可能有角膜增大、畏光、流泪等表现。儿童时期眼部结构和功能还在发育中,眼压高对儿童视功能的影响可能更为严重,需要及时进行全面检查,与其他可能导致儿童眼压高的情况相鉴别。
老年人:老年人是青光眼的高发人群,老年人眼压高更要警惕青光眼。老年人眼部结构发生退变,如晶状体增厚等,更容易出现房角狭窄等情况,从而增加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风险。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全身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疾病对眼部的影响会使眼压高与青光眼的鉴别更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全身情况和眼部检查结果。
总之,眼压高只是青光眼的一个提示信号,但不是确诊依据,出现眼压高的情况需要及时到眼科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由专业医生来明确是否为青光眼,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