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如何讲解肺源性心脏病

如何讲解肺源性心脏病

2025年10月29日 19:21:10
病情描述:

如何讲解肺源性心脏病

医生回答(1)
  • 孙宁玲
    孙宁玲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向他提问

    肺心病是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引发肺动脉高压进而导致右心结构或功能改变的疾病,病因包括支气管肺疾病、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肺血管疾病,分类有急性和慢性,临床表现代偿期有基础病表现,失代偿期有呼吸衰竭及右心衰竭症状,检查包括X线、心电图等,依据病史及相关征象诊断,治疗急性加重期控制感染、通畅呼吸道等,缓解期增强免疫等,特殊人群老年需监测病情等、儿童少见要遵儿科原则、妊娠期女性需权衡对胎儿影响。肺心病是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引发肺动脉高压进而致右心结构或功能改变的疾病,病因有支气管肺疾病、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肺血管疾病,分类分急性和慢性,临床表现代偿期有基础病表现,失代偿期有呼吸衰竭及右心衰竭症状,检查包括X线、心电图等,依据病史及相关征象诊断,治疗急性加重期控制感染、通畅呼吸道等,缓解期增强免疫等,特殊人群老年需监测病情、儿童少见遵儿科原则、妊娠期女性权衡对胎儿影响。

    一、定义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引发肺动脉高压,进而导致右心室结构或(和)功能改变的疾病。

    二、病因

    1.支气管、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最常见病因,此外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也可引起。

    2.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较少见,如严重的脊椎后、侧凸,脊椎结核等。

    3.肺血管疾病:如肺小动脉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三、分类

    1.急性肺源性心脏病:多由肺动脉栓塞等急性因素引起,临床相对少见。

    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上更为常见,常由慢性支气管-肺疾病等逐渐发展而来。

    四、临床表现

    (一)代偿期

    患者有慢性支气管-肺疾病等基础病表现,如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可出现心慌、呼吸困难、乏力及劳动耐力下降等。

    (二)失代偿期

    1.呼吸衰竭:呼吸困难加重,夜间尤为明显,严重时可出现肺性脑病,表现为头痛、烦躁、嗜睡、昏迷等。

    2.右心衰竭:出现颈静脉怒张、肝大且有压痛、下肢水肿等症状。

    五、检查

    1.X线检查:可见右下肺动脉干扩张、右心室增大等征象。

    2.心电图检查:有右心室肥大、右束支传导阻滞等表现。

    3.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右心室增大、右心室流出道增宽等。

    4.血气分析:出现低氧血症或合并高碳酸血症等。

    六、诊断

    依据患者有慢性支气管-肺疾病、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病病史,存在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的征象(如P2>A2、颈静脉怒张等),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

    七、治疗原则

    (一)急性加重期

    1.控制感染:根据病原菌类型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

    2.通畅呼吸道:采用祛痰、平喘等措施改善通气。

    3.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通过吸氧等方式纠正。

    4.控制呼吸和心力衰竭:必要时使用相关药物改善心功能等。

    (二)缓解期

    增强免疫功能,去除诱发因素,减少急性加重期的发生,如避免劳累、预防呼吸道感染等。

    八、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因老年患者机体功能减退,对治疗反应可能不同,要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谨慎调整治疗方案。

    2.儿童患者:肺心病在儿童中极为少见,若发生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治疗时优先考虑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方法,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有严重不良影响的药物。

    3.妊娠期女性患者:治疗时需权衡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措施,密切观察母婴情况。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