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什么是视力近视

什么是视力近视

2025年10月29日 16:51:56
病情描述:

什么是视力近视

医生回答(1)
  • 乔春艳
    乔春艳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向他提问

    视力近视是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折射后聚焦在视网膜前方致远物不能清晰成像近物相对可清晰看见,成因有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如近距离用眼过度、户外活动缺乏、不良用眼姿势,分类按度数分轻中高度及按发病机制分轴性和屈光性,症状主要是远视力下降伴眼疲劳等不适,危害是高度近视可引发严重眼底病变及影响生活学习职业选择,防控可通过增加户外活动、保持正确用眼习惯、定期视力检查、选择合适矫正方式,特殊人群中儿童青少年需重视用眼习惯培养及视力监测,高度近视者要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眼底检查并谨慎选矫正方式。

    一、定义

    视力近视是一种屈光不正状态,当眼睛处于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折射后,聚焦在视网膜前方,致使远处物体不能清晰成像,而近处物体相对可清晰看见。

    二、成因

    (一)遗传因素

    若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近视度数≥600度),子女遗传获得近视基因的概率较高,患近视的风险显著增加。

    (二)环境因素

    1.近距离用眼过度:长时间持续进行近距离用眼活动,如长时间阅读、书写、使用电子设备等,会使眼睛长时间处于紧张调节状态,易引发近视。

    2.户外活动缺乏:缺乏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会影响眼睛对视觉环境的适应,增加近视发生几率。

    3.不良用眼姿势:读写时眼睛与书本距离过近、坐姿歪斜等不良用眼姿势,会加重眼睛负担,促使近视形成。

    三、分类

    (一)按度数分类

    1.轻度近视:近视度数小于300度。

    2.中度近视:近视度数在300~600度之间。

    3.高度近视:近视度数大于600度,此类近视更易引发眼底病变等严重并发症。

    (二)按发病机制分类

    1.轴性近视:主要是眼轴过长导致,眼轴每延长1毫米,近视度数约增加300度。

    2.屈光性近视:由角膜或晶状体屈光力过强引起,使得光线聚焦位置前移至视网膜前方。

    四、症状

    主要表现为远视力下降,即看远处物体模糊,而近视力相对正常;还可能伴随眼疲劳、眼干、眼胀等不适症状,长时间用眼后症状可能加重。

    五、危害

    高度近视可能引发多种严重眼底病变,如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等,严重影响视功能,甚至可导致失明。此外,近视还会对日常生活、学习及职业选择产生一定限制,如影响参军、某些专业报考等。

    六、防控

    (一)增加户外活动

    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可有效降低近视发生风险,因为充足的户外光线能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抑制眼轴延长。

    (二)保持正确用眼习惯

    读写时保持眼睛与书本距离约33厘米,保持正确坐姿,避免长时间连续近距离用眼,每隔一段时间应休息眼睛、眺望远方。

    (三)定期视力检查

    儿童青少年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视力检查,及时发现视力变化并采取干预措施;成年人也应定期检查视力,关注视力状况变化。

    (四)选择合适矫正方式

    已近视者可通过佩戴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等矫正视力,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矫正方式,角膜塑形镜等需严格遵循医嘱规范佩戴和护理。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青少年

    儿童青少年是近视高发群体,家长需格外重视其用眼习惯培养,督促孩子保持良好用眼行为,保证充足户外活动时间,定期进行视力监测,以便早期发现近视并干预。

    (二)高度近视患者

    高度近视患者应特别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如跳水、拳击等,以防眼内压突然变化引发视网膜脱离;需定期进行眼底检查,监测眼底状况,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眼底病变;在选择矫正方式等方面需更加谨慎,严格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