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肠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问
灌肠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
灌肠需评估患者病情、年龄等准备灌肠桶等物品并调节室温,成人多取左侧卧位、小儿仰卧位,轻柔插入肛管,成人插入约7-10cm、小儿约4-7cm,缓慢注入灌肠液,把控急腹症等禁忌证与解除便秘等适应证,密切观察患者反应,严格控制灌肠液温度、量及流速,遵循无菌原则,对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特别关注。
一、灌肠操作方法
1.准备工作:评估患者病情、年龄、排便情况等,准备灌肠桶、灌肠液(根据病情遵医嘱选择,常用等渗温盐水等,成人灌肠液量一般为500~1000ml,温度39~41℃,小儿酌减)、润滑液、便盆等物品,调节室温至适宜温度,关闭门窗为患者遮挡。
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灌肠液量严格按年龄等调整,一般5~7岁儿童约100~200ml,3~5岁约50~100ml。
2.体位摆放: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体位,成人多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臀部靠近床沿;小儿可仰卧位,臀部稍垫高。
小儿因生理特点,体位摆放需轻柔稳妥,避免过度挣扎导致操作困难或损伤。
3.肛管插入:润滑肛管前端,轻轻插入直肠,成人插入深度约7~10cm,小儿插入深度约4~7cm。
儿童插入时动作务必轻柔,防止损伤直肠黏膜。
4.液体注入:缓慢注入灌肠液,观察患者反应及液体流入情况,若流入受阻可稍转动肛管或挤压肛管。
二、灌肠注意事项
1.禁忌证与适应证把控: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严重心血管疾病等患者禁忌灌肠;用于解除便秘、肠道检查前准备等为适应证,需严格遵循。
妊娠女性灌肠可能诱发宫缩等风险,需谨慎评估。
2.患者反应观察:灌肠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脉搏、有无腹痛等,若出现面色苍白、剧烈腹痛、心慌等不适,立即停止灌肠并采取相应措施。
儿童对不适反应表达有限,需更细致观察其表情、肢体动作等判断状况。
3.液体相关注意:严格控制灌肠液温度、量及流速,温度过高过低均可能对肠道产生不良刺激,液体量和流速需根据患者情况调整,防止因快速大量灌入引起肠道痉挛或脱水等。
小儿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更要精准控制液体量与流速。
4.无菌操作与感染预防:操作过程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防止肠道感染,如灌肠用物需定期消毒等。
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无菌操作更显重要。
5.特殊人群特别关注:老年人灌肠时动作要轻柔缓慢,防止因肠道蠕动功能减弱等导致损伤;长期卧床患者需注意体位变换时的安全,灌肠后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并观察排便情况。
老年人肠道黏膜较脆弱,操作需格外轻柔;长期卧床患者灌肠后体位护理可预防压疮等并发症。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