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弱视是怎么形成的

弱视是怎么形成的

2025年10月30日 18:50:21
病情描述:

弱视是怎么形成的

医生回答(1)
  • 韩崧
    韩崧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向他提问

    弱视的发生与异常视觉经验和遗传因素有关。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形觉剥夺等异常视觉经验易引发弱视,且斜视年龄越小、屈光参差或高度屈光不正未及时矫正、婴幼儿时期形觉剥夺影响更严重;弱视有遗传倾向,遗传因素会增加儿童发生弱视风险,但非绝对因素,有遗传背景儿童也需关注视觉发育环境因素。

    一、视觉发育关键期的异常视觉经验

    1.单眼斜视:当儿童发生单眼斜视时,双眼无法同时注视同一物体,导致斜视眼接收的视觉刺激与另一眼不同。例如,一只眼看到清晰图像,另一只眼看到模糊或错位图像,这种异常视觉输入会干扰大脑对正常双眼视觉的发育,进而可能引发弱视。斜视发生的年龄越小,发生弱视的风险越高,因为幼儿视觉发育处于关键阶段,斜视带来的异常视觉经验更易破坏正常视觉通路的建立。

    2.屈光参差:双眼屈光度数差异较大称为屈光参差。比如一眼近视度数很高,另一眼近视度数较低,这样双眼所形成的视网膜物像大小不等,大脑难以将来自双眼的物像融合为一个清晰的像。为了克服这种物像不等带来的视觉紊乱,大脑会抑制屈光度数较高眼的视觉输入,长期如此就会导致屈光度数高的眼发生弱视。儿童时期如果存在屈光参差,由于其视觉系统仍在发育,更易因这种异常视觉刺激而引发弱视。

    3.高度屈光不正:高度远视、近视或散光等高度屈光不正,会使视网膜上形成的物像模糊。例如高度远视的儿童,其眼球的屈光能力不足,导致外界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方,视网膜上的成像不清晰。大脑长期接收这种模糊的视觉信号,无法正常发育,从而引发弱视。儿童在视觉发育阶段如果存在高度屈光不正,若未及时矫正,很容易影响视觉系统的正常发育,增加弱视发生的可能性。

    4.形觉剥夺:如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等疾病可遮挡光线进入眼内,使视网膜得不到充分的视觉刺激。以先天性白内障为例,浑浊的晶状体阻挡了光线到达视网膜,视网膜无法接收到正常的视觉信息,影响视觉系统的发育,进而导致弱视。婴幼儿时期发生形觉剥夺,由于视觉发育刚起步,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更易引发弱视。

    二、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弱视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弱视病史,那么儿童发生弱视的风险可能会增加。遗传因素可能通过影响视觉系统的发育相关基因等多种途径,使个体在视觉发育过程中更容易受到上述异常视觉经验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弱视。例如,某些与视觉细胞发育、神经传导等相关的基因若存在遗传缺陷,就可能使儿童在面对正常或异常视觉刺激时,更易出现视觉发育异常,进而引发弱视。但遗传因素并不是绝对导致弱视的原因,只是增加了发生的可能性,在有遗传背景的儿童中,仍需要关注其视觉发育过程中的各种环境因素等。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