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如何理解胆管炎

如何理解胆管炎

2025年10月30日 19:38:47
病情描述:

如何理解胆管炎

医生回答(1)
  • 陈隆典
    陈隆典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向他提问

    胆管炎是胆管因梗阻致胆汁引流不畅伴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性疾病,病因包括胆管梗阻(如结石、寄生虫、肿瘤等)及细菌感染(主要是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分急性与慢性,急性有Charcot三联征及严重时Reynolds五联征,慢性有反复腹痛等表现,诊断靠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急性需紧急解除梗阻、用抗生素等支持,慢性针对病因对症,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妊娠期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胆管炎的定义

    胆管炎是胆管发生的炎症性疾病,由胆管梗阻导致胆汁引流不畅,进而引发细菌感染等病理过程。

    二、病因分析

    1.胆管梗阻:常见原因包括胆管结石、胆道寄生虫(如蛔虫)、胆管肿瘤等,这些因素会阻碍胆汁正常排出,使胆管内细菌滋生引发炎症。例如胆管结石可长期刺激胆管黏膜,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并易继发细菌感染。

    2.细菌感染:主要病原体有大肠杆菌、克雷伯菌等肠道革兰阴性杆菌,细菌经胆道逆行感染或血行播散至胆管引发炎症。

    三、分类及临床表现

    (一)急性胆管炎

    起病急骤,典型表现为Charcot三联征,即腹痛(多为右上腹或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可伴阵发性加剧)、寒战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黄疸(皮肤巩膜黄染)。

    严重时可出现Reynolds五联征,除上述三联征外,还伴有休克(如血压下降、四肢湿冷)和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意识障碍)。

    (二)慢性胆管炎

    多有反复腹痛,可伴消瘦、脂肪泻等表现,因长期胆管炎症影响消化功能,脂肪消化吸收障碍导致脂肪泻,病情迁延易致营养状况下降。

    四、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肝功能检查可见胆红素(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升高、转氨酶升高等异常,提示胆管及肝细胞受损。

    2.影像学检查:超声可初步发现胆管结石、胆管扩张等梗阻表现;CT、MRI等能更清晰显示胆管梗阻部位、程度及周围组织情况,有助于明确病因。

    五、治疗原则

    1.急性胆管炎:紧急解除胆管梗阻是关键,如通过内镜下取石、放置胆管支架等方式恢复胆汁引流,同时应用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等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支持治疗。

    2.慢性胆管炎:针对病因治疗,若由胆管结石引起则取出结石,肿瘤导致者可能需手术切除肿瘤,同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改善消化功能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胆管炎病因可能与先天胆管发育异常等相关,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需及时完善检查明确诊断,治疗时需谨慎选择药物,优先考虑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治疗方案。

    老年人: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胆管炎治疗中需兼顾基础病控制,用药时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妊娠期:胆管炎治疗需权衡对胎儿的影响,选择对胎儿无明显致畸等不良影响的治疗措施,如非必要尽量避免孕期手术,可先采取保守抗感染等治疗控制炎症后,待合适时机再处理根本病因。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