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糖尿病眼底出血会失明吗

糖尿病眼底出血会失明吗

2025年10月30日 20:01:22
病情描述:

糖尿病眼底出血会失明吗

医生回答(1)
  • 韩崧
    韩崧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向他提问

    糖尿病眼底出血若不及时干预可能致失明,其机制与视网膜血管受损、信号传递受影响等有关,儿童和成年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病程长短、是否及时治疗会影响预后致盲,应严格控血糖、定期查眼底、积极治并发症来预防失明。

    一、糖尿病眼底出血导致失明的机制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视网膜血管,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闭塞等改变。眼底出血会影响光线在视网膜上的正常投射,阻挡视觉信号的传递。而且,出血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后续的病理改变,如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进一步破坏视网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视网膜是视觉信号转换的关键部位,其结构和功能的严重受损会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

    二、影响糖尿病眼底出血预后导致失明的因素

    1.血糖控制情况

    儿童患者:儿童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高血糖对视网膜血管的损害会进行性加重,更容易出现严重的眼底出血及相关并发症,从而增加失明风险。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高血糖的长期影响更为显著,若不能将血糖稳定控制在合理范围,如糖化血红蛋白长期高于目标值,会加速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成年患者:成年糖尿病患者中,若血糖波动大,如时而高血糖时而低血糖,会加重视网膜血管的损伤。例如,血糖突然升高时,会进一步破坏视网膜血管的内皮细胞,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更容易引起眼底出血;而低血糖可能会影响视网膜的血液供应,也不利于视网膜病变的控制。

    2.病程长短

    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往往更为严重。随着病程延长,高血糖对视网膜血管的慢性损伤不断积累,眼底出血的发生概率增加,且一旦发生眼底出血,病情进展较快,失明风险相对更高。比如,病程超过10年的糖尿病患者,相比病程较短的患者,发生严重眼底出血并导致失明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3.是否及时治疗

    如果糖尿病患者能及时发现眼底出血并进行规范治疗,如激光治疗等,可有效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降低失明风险。反之,若忽视眼底病变,未能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眼底出血会不断加重,失明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例如,在出现眼底出血后,及时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可以封闭无灌注区,减少新生血管形成等,从而保护视网膜功能。

    三、预防糖尿病眼底出血导致失明的措施

    1.严格控制血糖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糖尿病患者,都应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手段严格控制血糖,使血糖尽量接近正常范围,如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左右(具体目标需根据个体情况由医生制定),以减少高血糖对视网膜血管的损伤。

    2.定期进行眼底检查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一般建议每年至少检查一次眼底。儿童糖尿病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要密切监测眼底情况,以便早期发现眼底病变,如早期发现微血管瘤、眼底出血等情况,及时干预。

    3.积极治疗相关并发症

    如果已经出现眼底出血,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治疗,如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激光治疗等,阻止病情进展,最大程度降低失明的风险。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