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肢体康复训练方法有哪些问
脑出血肢体康复训练方法有哪些
-
脑出血后康复训练包括被动运动(适用于肢体完全不能活动患者,护理人员或家属帮患者活动肢体)、主动运动(肢体有一定活动能力时鼓励患者自主运动)、康复器械辅助训练(根据阶段选弹力带、平衡训练器等训练)、步行训练(具备一定站立和平衡能力后,先站立再逐步步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贯穿康复过程,包括穿衣、洗漱、进食等训练帮助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具体做法:护理人员或家属帮助患者活动肢体,包括关节的屈伸、旋转等运动,每个关节每次活动5-10次,每天可进行3-4次。通过被动运动可以防止关节挛缩、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例如,对于患者的上肢,可握住患者手腕,进行肩关节的外展、内收,肘关节的屈曲、伸展等运动;对于下肢,可握住踝关节,进行髋关节的屈伸、膝关节的屈伸等运动。
主动运动
适用情况:当患者肢体有一定活动能力时可进行。
具体做法:鼓励患者进行自主的肢体运动。比如上肢可让患者进行伸手抓握、举哑铃(可从较轻的重量开始)等动作;下肢可进行抬腿、坐起后站立等动作。随着患者肌力的恢复逐渐增加运动的难度和强度。以坐起后站立为例,患者先坐在床边,双手支撑,慢慢用力站起,每次练习3-5分钟,每天3-4次。主动运动有助于增强患者的肌力和肢体的控制能力。
康复器械辅助训练
适用情况:根据患者具体康复阶段选择合适器械。
具体做法:
弹力带训练:对于上肢康复,可使用弹力带进行抗阻训练。患者握住弹力带一端,进行肩关节的前屈、后伸等动作,利用弹力带的阻力来增强肌肉力量。一般每次训练15-20分钟,每天2-3次。
平衡训练器训练:当患者需要进行平衡训练时,可使用平衡训练器。患者站在平衡训练器上,保持身体平衡,进行左右、前后的重心转移训练,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2-3次。平衡训练有助于患者恢复行走和日常活动的平衡能力。
步行训练
适用情况:患者具备一定站立和平衡能力后。
具体做法:首先进行站立训练,让患者靠墙或在助行器辅助下站立,保持身体直立,每次站立5-10分钟,每天3-4次。然后进行步行训练,在助行器辅助下,患者缓慢迈出脚步,先练习向前走,再练习向后退、左右转弯等。步行训练要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减少助行器的辅助力度。一般每次步行训练10-15分钟,每天2-3次。在步行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安全,防止摔倒。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适用情况:贯穿整个康复过程。
具体做法:包括穿衣、洗漱、进食等训练。例如穿衣训练,患者先练习自己穿脱宽松的衣服,从简单的开衫开始,逐步过渡到套头衫等。洗漱训练可练习自己刷牙、洗脸等动作,进食训练可练习自己用勺子吃饭等。通过这些训练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在进行这些训练时,要根据患者的实际能力调整难度,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并且要考虑到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对训练的影响,比如老年患者可能在关节灵活性等方面相对较差,训练时要更加轻柔缓慢;女性患者可能在一些精细动作训练上有不同的表现等,但都要以患者能够舒适进行训练为原则。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