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药物性青光眼

药物性青光眼

2025年10月30日 20:16:58
病情描述:

药物性青光眼

医生回答(1)
  • 韩崧
    韩崧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向他提问

    药物性青光眼是由全身或局部用药致眼压升高等的青光眼类型,发病机制与药物影响房水生成排出有关,常见药物有散瞳药、糖皮质激素,临床表现有眼压升高等,诊断靠眼压等检查,治疗需停引发药、用降眼压药或手术,预防要用药前评估、用药中监测及特殊人群谨慎用药。

    常见引发药物性青光眼的药物

    散瞳药物:如阿托品、后马托品等,这类药物常用于眼科检查或治疗某些眼部疾病,但使用后可能引发药物性青光眼,尤其是前房角狭窄或浅前房的患者更容易受到影响。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包括局部使用的糖皮质激素滴眼液以及全身应用的糖皮质激素等。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时,长期应用可能逐渐导致眼压升高,其发生风险与药物的种类、浓度、使用频率等有关;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时,也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影响眼内的房水动力学,进而引起眼压升高。

    药物性青光眼的临床表现

    眼压升高:患者眼压会高于正常范围,一般来说,正常眼压范围在10~21mmHg之间,而药物性青光眼患者眼压可能会明显升高,甚至超过30mmHg等。

    视神经损害:早期可能表现为视神经纤维层变薄,随着病情进展,视神经杯盘比会逐渐增大,视神经颜色可能变淡等。

    视野缺损:患者可能出现视野的改变,如周边视野逐渐缩小,严重时可出现管状视野等,影响患者的视力和日常生活,例如在行走、阅读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

    药物性青光眼的诊断

    眼压测量:通过眼压计测量眼压,是诊断药物性青光眼的重要依据之一。如果眼压多次测量高于正常范围,需要进一步排查。

    前房角检查:采用前房角镜检查前房角的结构和开放情况,了解房水流出通道是否存在狭窄或阻塞等情况,有助于明确药物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相关情况。

    视神经及视野检查:通过眼底检查观察视神经的形态,如杯盘比等,以及通过视野检查评估视野缺损的程度和范围,这些检查对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性青光眼的治疗与预防

    治疗:首先需要停用可能引发青光眼的相关药物。如果眼压仍然升高,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眼压药物进行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如噻吗洛尔滴眼液)、碳酸酐酶抑制剂(如布林佐胺滴眼液)等;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小梁切除术等。

    预防:在使用可能引发青光眼的药物前,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眼部病史、全身病史等。对于有前房角狭窄、浅前房等解剖因素异常的患者,应谨慎使用散瞳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使用这些药物过程中,要定期监测眼压、前房角、视神经及视野等情况,以便早期发现眼压升高的情况并及时处理。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等,由于其眼部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殊性,在用药时更要格外谨慎,严格掌握药物使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密切观察用药后的眼部反应。例如,儿童使用散瞳药物时,要充分评估其眼部情况,避免因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眼压升高引发药物性青光眼;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眼部结构的退变等情况,使用相关药物时要更加小心;妊娠期女性使用可能影响眼压的药物时,需要综合考虑药物对胎儿和孕妇眼部的影响,权衡利弊后谨慎用药。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