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紫外线过敏

紫外线过敏

2025年10月31日 18:01:15
病情描述:

紫外线过敏

医生回答(1)
  • 蔡丽敏
    蔡丽敏副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向他提问

    紫外线过敏是皮肤暴露紫外线后发生异常免疫反应的疾病,发病机制是皮肤成分吸紫外线成抗原刺激免疫产生抗体,再接触引发免疫反应致皮肤损害,临床表现为暴露部位红斑丘疹等及相应症状特点,诊断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预防可通过避免直接照射、物理化学防护,治疗用抗组胺药物等,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病史者有不同防护治疗注意事项。

    一、定义

    紫外线过敏是机体皮肤在暴露于紫外线后发生的异常免疫反应性疾病,是由于皮肤接触紫外线后,体内产生抗原抗体反应,释放炎症介质引发炎症性皮肤损害。

    二、发病机制

    皮肤中的某些成分吸收紫外线后形成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当再次接触紫外线时,抗原抗体结合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导致皮肤血管扩张、炎症细胞浸润等,从而出现红斑、瘙痒等过敏表现。

    三、临床表现

    1.皮肤症状:暴露于紫外线的部位(如面部、颈部、手臂等)出现红斑、丘疹,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严重时可出现水肿、水疱,水疱破裂后可形成糜烂面。

    2.症状特点:一般在紫外线照射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发病,症状轻重与紫外线照射强度、持续时间及个体易感性相关。

    四、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紫外线暴露史,包括照射时间、强度及皮肤反应情况。

    2.临床表现:依据暴露部位典型的红斑、丘疹等症状初步诊断。

    3.辅助检查:可借助光斑试验等检查进一步明确,光斑试验通过特定波长紫外线照射皮肤,观察是否出现与紫外线过敏相符的反应。

    五、预防措施

    1.避免紫外线直接照射:外出时选择合适的时间(如上午10点前及下午4点后紫外线较弱时段)外出,减少长时间暴露于强烈阳光下。

    2.物理防护:使用遮阳伞、遮阳帽、太阳镜等遮挡紫外线,穿戴长袖衣物减少皮肤暴露面积。

    3.化学防护:涂抹高倍数防晒霜,选择防晒指数(SPF)合适且具有防晒紫外线A(UVA)和紫外线B(UVB)功能的产品。

    六、治疗要点

    1.药物治疗:可使用抗组胺药物缓解瘙痒等症状,如无特殊禁忌情况下选用相应抗组胺药物,但需注意儿童等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性,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皮肤娇嫩,更易受紫外线损伤,外出时严格做好防护,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高刺激性防晒产品,选择儿童专用防晒用品。

    老年人:老年人皮肤老化,屏障功能减弱,更易发生紫外线过敏,需加强日常防护,外出时选择温和的防护措施,如穿着宽松透气且有防晒功能的衣物。

    有基础病史者:本身患有皮肤疾病或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紫外线过敏可能加重原有病情,需在医生指导下更谨慎地进行防护和治疗,避免因紫外线照射导致病情恶化。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