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生理性黄疸问
何为生理性黄疸
-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出生后2-3天出现,足月儿2周内消退、血清胆红素不超221μmol/L,早产儿3-5天出现高峰、3-4周消退且胆红素不超257μmol/L,其因胆红素生成多、肝脏处理能力不足致积聚,需观察出现时间、程度、消退时间等,早产儿更需密切观察以防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的特点
出现时间: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足月儿一般在出生后2-4天达到高峰,血清胆红素浓度不超过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出现时间相对较早,多在出生后3-5天出现高峰,血清胆红素浓度一般不超过257μmol/L(15mg/dl)。
消退时间: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多于出生后2周内消退;早产儿则可能持续到出生后3-4周消退。
黄疸程度:一般程度较轻,除了面部、颈部皮肤黄染外,躯干部皮肤黄染相对较轻,手掌和足底通常无黄染。
生理性黄疸的发生机制相关因素
胆红素生成过多:新生儿红细胞寿命相对较短,仅为70-90天,而成人红细胞寿命约为120天,所以新生儿红细胞破坏速度快,产生胆红素的量较多。同时,新生儿体内血红蛋白含量高,约为170-220g/L,而成人约为120-160g/L,这也使得胆红素生成增加。
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不足
摄取胆红素能力不足:新生儿肝脏内Y、Z蛋白含量低,出生后1周内才达到成人水平,Y、Z蛋白是肝细胞摄取胆红素的重要载体,其含量低导致摄取胆红素的能力受限。
结合胆红素能力差: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T)的含量及活性不足,该酶是将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的关键酶,早产儿更为明显,早产儿出生后UDP-GT活性仅为足月儿的1%-2%,要到生后1周左右才逐渐接近正常。
排泄结合胆红素能力低下:新生儿肝脏排泄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也不完善,容易出现胆汁排泄障碍,导致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
生理性黄疸的临床意义及观察要点
临床意义: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随着新生儿肝脏功能的逐渐成熟,胆红素代谢恢复正常,黄疸会自行消退。它是新生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反映了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
观察要点:对于新生儿,要密切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进展速度、程度以及消退时间。如果黄疸出现时间过早(出生后24小时内)、黄疸程度过重(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221μmol/L,早产儿超过257μmol/L)、黄疸消退时间过晚(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或者黄疸退而复现等情况,可能不是生理性黄疸,需要考虑病理性黄疸的可能,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胆红素测定等,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处理。
特殊人群(早产儿)的注意事项:早产儿由于各器官发育更不成熟,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较足月儿更差,发生生理性黄疸的程度可能相对更重,消退时间也更晚。所以对于早产儿,要更加密切地观察黄疸情况,加强护理,注意保暖,合理喂养,以促进肝脏功能的成熟,帮助胆红素的代谢,同时要警惕病理性黄疸的发生,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