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具有遗传性吗问
黄疸具有遗传性吗
-
部分类型黄疸具有遗传性,遗传性溶血性黄疸包括G6PD缺乏症(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诱因下可致溶血黄疸)和地中海贫血(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致溶血性贫血黄疸);遗传性非溶血性黄疸包含Gilbert综合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酶活性低致非结合胆红素增高黄疸)和Crigler-Najjar综合征(Ⅰ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致严重黄疸,Ⅱ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部分酶活性黄疸程度较轻),有黄疸家族史人群需密切观察等。
遗传性溶血性黄疸: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这是一种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G6P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只要该基因缺陷就会发病;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需两条X染色体上的G6PD基因均缺陷才会发病。患者在食用蚕豆、服用某些氧化性药物等诱因下可诱发溶血,出现黄疸等表现。例如,有研究显示,G6PD缺乏症患者在接触相关诱因后,红细胞易被破坏,血红蛋白释放,经过代谢转化为胆红素,导致血清胆红素升高出现黄疸。
地中海贫血: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不同类型的地中海贫血由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缺陷引起。如α地中海贫血是由于16号染色体上的α珠蛋白基因缺陷导致,β地中海贫血是11号染色体上的β珠蛋白基因缺陷所致。患者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导致溶血性贫血,进而引起黄疸。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生后不久即可出现进行性贫血、黄疸,肝脾肿大等表现,且病情会逐渐加重,影响生长发育。
遗传性非溶血性黄疸:
Gilbert综合征:是一种较常见的遗传性非结合胆红素增高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其发病机制主要是UGT1A1基因启动子区TATAA框重复序列变异,导致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GT1A1)活性降低,使胆红素代谢过程中结合环节受阻,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增高,出现黄疸。一般患者黄疸较轻,多在青春期或成年期发病,常在应激、饥饿、感染等情况下诱发或加重黄疸。
Crigler-Najjar综合征:分为Ⅰ型和Ⅱ型,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型是由于UGT1A1基因完全缺失,导致肝细胞不能合成有活性的UGT1A1,使非结合胆红素不能转化为结合胆红素,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显著升高,出生后不久即可出现严重黄疸,可导致核黄疸,预后极差;Ⅱ型是UGT1A1基因部分突变,仍有部分酶活性,黄疸程度较Ⅰ型轻,可通过药物(如苯巴比妥)诱导酶活性来改善黄疸情况,但也可能出现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对于有黄疸家族史的人群,尤其是有上述遗传性黄疸家族史的个体,在新生儿期需密切观察黄疸出现时间、程度等情况。孕妇若有相关遗传性黄疸病史,孕期需进行遗传咨询,评估胎儿患病风险。对于儿童患者,若出现黄疸表现,应详细询问家族史,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同时,在生活中,遗传性黄疸患者应注意避免诱发黄疸加重的因素,如G6PD缺乏症患者避免食用蚕豆及相关制品、避免使用氧化性药物等;Gilbert综合征患者避免应激、饥饿等可能诱发黄疸加重的情况。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