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斜视是什么

斜视是什么

2025年10月31日 18:30:08
病情描述:

斜视是什么

医生回答(1)
  • 韩崧
    韩崧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向他提问

    斜视是眼外肌协调运动失常致双眼不能同步注视的眼外肌疾病分共同性等类型,病因有遗传因素、眼部解剖异常、神经支配异常,按偏斜方向分内中外上斜视按发病机制分共同性和非共同性,症状有双眼不能注视、眼球偏斜等,诊断包括视力检查和眼位检查方法,治疗有非手术矫正屈光和视功能训练及手术,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尽早干预成人要评估是否治疗。

    一、定义

    斜视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属于眼外肌疾病,是由于眼外肌协调运动失常导致双眼不能同步注视,可分为共同性斜视与非共同性斜视等不同类型。

    二、病因

    (一)遗传因素

    部分斜视具有遗传倾向性,若家族中有斜视患者,后代发生斜视的风险可能增高,相关遗传学研究表明某些基因变异可能与斜视的发生相关。

    (二)眼部解剖异常

    如眼外肌的附着点位置异常、肌肉本身发育异常等,可影响眼球的正常运动平衡,从而引发斜视。

    (三)神经支配异常

    支配眼外肌的神经出现病变或功能失调,例如颅脑外伤、颅内肿瘤等病变累及支配眼外肌的神经时,可导致眼外肌运动不协调,引发斜视。

    三、分类

    (一)按偏斜方向分类

    1.内斜视:眼球向鼻侧偏斜,又可分为先天性内斜视、调节性内斜视等。

    2.外斜视:眼球向颞侧偏斜,包括间歇性外斜视、恒定性外斜视等。

    3.上斜视:眼球向上或向下偏斜,相对较少见。

    (二)按发病机制分类

    1.共同性斜视:多与双眼视功能发育不完善、屈光不正(如远视)等因素有关,眼球向各方向运动时偏斜程度基本一致。

    2.非共同性斜视:通常由眼外肌麻痹引起,如动眼神经麻痹、外展神经麻痹等,眼球向麻痹肌作用方向运动受限,偏斜程度随注视方向变化。

    四、症状

    患者可出现双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眼球偏斜、可能伴有复视(即把一个物体看成两个物体)、视力下降、长期斜视者可能有头位偏斜以代偿眼位等表现,儿童斜视还可能出现视物眯眼、歪头视物等情况。

    五、诊断

    (一)视力检查

    评估患者的视力情况,了解是否存在视力低下及屈光不正等问题。

    (二)眼位检查

    1.角膜映光法:通过观察角膜上反光点的位置判断眼位偏斜情况。

    2.遮盖-去遮盖试验:用于判断是恒定性斜视还是间歇性斜视等。

    3.眼球运动检查:检查眼球向各个方向运动的能力,以明确眼外肌是否存在麻痹及运动受限情况。

    六、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1.矫正屈光不正:若存在远视、近视、散光等屈光不正,通过佩戴合适的眼镜矫正屈光状态,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可通过佩戴眼镜得到改善。

    2.视功能训练:对于部分斜视患者,可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如融合训练等,帮助恢复双眼视功能。

    (二)手术治疗

    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斜视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通过调整眼外肌的附着点位置等方式来矫正眼位,手术需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评估后实施。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处于视觉发育关键期,斜视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影响立体视等高级视功能的发育,因此儿童斜视应尽早就诊,由医生评估后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视物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二)成人

    成人斜视除可能影响外观外,还可能对双眼视功能产生影响,需根据具体病情评估是否需要治疗,若考虑手术治疗,需充分沟通了解手术风险及效果等情况。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