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心内膜炎是怎么感染的

心内膜炎是怎么感染的

2025年11月03日 19:51:19
病情描述:

心内膜炎是怎么感染的

医生回答(1)
  • 方媛
    方媛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向他提问

    心内膜炎主要由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心内膜引起,常见感染途径包括血流感染(正常人群皮肤黏膜破损、特殊人群如静脉药瘾者、老年人、妊娠女性等易因血流感染致心内膜炎)、直接感染(正常人群心导管等有创操作、特殊人群儿童等进行心脏有创操作易直接感染心内膜)、病原体定植(正常人群口腔操作致细菌进入血流定植心内膜、特殊人群老年、女性等因口腔状况等易致病原体在心内膜定植引发心内膜炎)。

    血流感染:

    正常人群:当皮肤、黏膜等部位有破损时,细菌等病原体可进入血流。例如皮肤轻度擦伤,常见的葡萄球菌等可能通过此途径进入血流,进而到达心脏瓣膜等心内膜部位定植感染。一般健康人有一定的免疫防御能力,偶尔的短暂菌血症可能不会引发心内膜炎,但当心内膜存在基础病变时,就容易导致感染。

    特殊人群:比如静脉药瘾者,他们使用不洁注射器等,细菌等病原体更容易频繁进入血流,增加了心内膜感染的风险。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下降,血管等情况可能存在退变,发生血流感染后更易累及心内膜引发心内膜炎。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机体状态改变,也可能增加血流感染后心内膜炎的发生几率。

    直接感染:

    正常人群:胸部手术、心导管检查等有创操作可能导致病原体直接进入心内膜。例如心导管检查时,若操作过程中消毒不严格等,病原体可直接侵入心内膜引起感染。

    特殊人群:儿童进行心脏相关有创操作时,由于其机体免疫功能、生理结构等与成人不同,发生直接感染引发心内膜炎的风险需要格外关注。有基础心脏疾病的儿童在进行有创操作时,更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等规范来降低感染风险。

    病原体的定植:

    正常人群:口腔中的细菌等病原体可通过口腔操作(如牙科手术、刷牙等导致轻微牙龈出血时)进入血流并定植于心内膜。例如患有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疾病时,口腔内的细菌数量增多,更容易在口腔操作后进入血流并附着在心内膜上。

    特殊人群:老年人群口腔卫生状况往往较差,口腔疾病相对较多,发生口腔操作后心内膜感染的风险较高。女性如果患有口腔疾病且未及时治疗,在妊娠等特殊时期,机体抵抗力变化也可能影响病原体在心内膜的定植过程,增加心内膜炎发生几率。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