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异位性皮炎问
什么是异位性皮炎
-
异位性皮炎是具遗传倾向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常伴特应性疾病发病与遗传免疫及皮肤屏障因素相关婴儿期多在出生后2-6个月发于面部头皮表现红斑丘疹水疱等;儿童期分湿疹型和痒疹型;成人期多由儿童期演变以苔藓样变为主好发部位有特点发病因素含遗传免疫皮肤屏障;诊断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如婴儿期注重保湿等儿童及成人期避免搔抓等。
一、定义
异位性皮炎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常伴发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特应性疾病,其发病与遗传易感性、免疫异常及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因素相关。
二、临床表现
(一)婴儿期
多在出生后2-6个月发病,好发于面部、头皮,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伴有渗出、结痂,病情时轻时重,瘙痒剧烈,患儿常因搔抓而影响睡眠。
(二)儿童期
分为湿疹型和痒疹型。湿疹型好发于肘窝、腘窝等屈侧部位,表现为皮肤干燥、肥厚、苔藓样变;痒疹型以四肢伸侧为主,出现米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疹,剧烈瘙痒。
(三)成人期
多由儿童期演变而来,皮肤损害以苔藓样变为主,好发于颈部、四肢屈侧等部位,皮肤干燥、粗糙,瘙痒明显,可因搔抓导致皮肤破损、感染。
三、发病因素
(一)遗传因素
若父母一方患有特应性疾病,子女患病风险增加;若父母双方均患病,子女患病风险更高,遗传方式多为多基因遗传。
(二)免疫因素
机体存在Th1/Th2细胞失衡,Th2型细胞因子(如IL-4、IL-5等)占优势,导致免疫反应异常,引发炎症反应。
(三)皮肤屏障功能异常
皮肤角质层结构和功能缺陷,经皮水分丢失增加,皮肤对外界刺激物的抵御能力下降,易受外界因素诱发病情发作。
四、诊断标准
主要依据病史(家族特应性疾病史、个人过敏史等)、典型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血清特异性IgE升高、皮肤点刺试验阳性有助于辅助诊断,需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其他皮肤病鉴别。
五、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婴儿期
婴儿皮肤娇嫩,护理时需注重皮肤保湿,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护肤品,避免过度清洁,衣物宜选择棉质宽松款式,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刺激。
(二)儿童及成人期
避免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损引发感染;注意保持生活环境清洁,减少尘螨等过敏原接触;饮食上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易致敏食物,如海鲜等。对于有特应性疾病家族史的人群,需加强皮肤监测,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