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

2025年11月03日 19:09:02
病情描述:

心肌缺血

医生回答(1)
  • 孙宁玲
    孙宁玲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向他提问

    心肌缺血是因冠状动脉血流减少致心肌供氧不足等病理状态,病因主要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痉挛、血管栓塞,典型表现为胸骨后发作性压榨性等胸痛可缓解,不典型有心悸等,检查靠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治疗用改善供血、减轻耗氧、抗血小板等,预防需生活方式调整(饮食、运动、戒烟限酒)及控基础病,特殊人群中老年人要定期体检,女性绝经后风险高,儿童有先天心脏问题需就医。

    一、心肌缺血定义

    心肌缺血是因冠状动脉血流减少,致使心肌供氧不足、能量代谢异常,无法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的病理状态。

    二、病因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最主要病因,粥样斑块使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减少心肌血液供应。

    2.冠状动脉痉挛:可导致冠状动脉暂时性收缩,引发心肌缺血,常见于吸烟、过度劳累等情况。

    3.血管栓塞:如血栓等栓子阻塞冠状动脉,造成局部心肌缺血坏死。

    三、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发作性胸痛,多位于胸骨后,可放射至心前区、左肩、左臂等,呈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一般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酯类药物可缓解。

    2.不典型表现: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心悸、呼吸困难、上腹痛等,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可能症状不典型。

    四、检查方法

    1.心电图:静息心电图可发现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等心肌缺血改变;动态心电图可记录24小时内心电变化,捕捉发作时心肌缺血证据。

    2.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能明确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程度及范围。

    五、治疗原则

    1.改善供血: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

    2.减轻耗氧:通过β受体阻滞剂等降低心肌耗氧量。

    3.抗血小板聚集:如阿司匹林等,防止血栓形成加重血管阻塞。

    六、预防措施

    1.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采用低盐、低脂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控制胆固醇、脂肪摄入。

    运动: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每周至少150分钟。

    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饮酒过量加重心脏负担,应严格戒烟限酒。

    2.控制基础疾病: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将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需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关注自身不适症状,出现胸痛等表现及时就医,因老年人症状可能不典型,易延误病情。

    2.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心肌缺血风险增加,应关注心血管健康,定期进行心脏相关检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3.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等可导致心肌缺血,如有相关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需及时就医评估,遵循专业诊疗建议,避免剧烈运动等加重心脏负担的行为。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