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浆细胞性骨髓瘤

浆细胞性骨髓瘤

2025年11月03日 19:34:31
病情描述:

浆细胞性骨髓瘤

医生回答(1)
  • 赵弘
    赵弘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向他提问

    浆细胞性骨髓瘤是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等致的恶性浆细胞病,病因含电离辐射、化学毒物、慢性炎症、遗传因素,临床表现有骨痛、贫血、肾功能损害、感染、高钙血症,诊断靠实验室检查、骨髓穿刺、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对症支持治疗,预后与临床分期相关,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女性及有基础病史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

    浆细胞性骨髓瘤是一种由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所致的恶性浆细胞病,骨髓中存在异常浆细胞,可引起骨质破坏、贫血、肾功能损害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二、病因

    1.电离辐射:长期接触高剂量电离辐射可增加发病风险,如职业暴露于放射环境的人群。2.化学毒物:长期接触苯等化学物质可能与该病发生相关。3.慢性炎症:某些慢性炎症性疾病可能通过免疫机制参与该病的发生发展。4.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易感性,如具有某些特定基因变异的人群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三、临床表现

    1.骨痛:多为腰骶部、胸骨、肋骨等部位的疼痛,活动后加重,可因骨质破坏导致病理性骨折。2.贫血: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等,因正常造血受抑制及M蛋白影响红细胞功能所致。3.肾功能损害:出现蛋白尿、血尿,严重时可进展为肾衰竭,与M蛋白沉积于肾小管等因素有关。4.感染:由于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患者易发生细菌、病毒等感染,如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5.高钙血症:表现为恶心、呕吐、便秘、乏力等,与骨破坏释放钙及M蛋白影响钙代谢相关。

    四、诊断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贫血;血生化检测显示M蛋白阳性、血钙升高、肌酐升高等;尿本周蛋白检测可能阳性。2.骨髓穿刺:可见异常浆细胞比例增高(通常>10%),形态异常。3.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可发现骨质破坏,如溶骨性病变、骨质疏松等。

    五、治疗

    1.化疗:常用药物包括硼替佐米、来那度胺等,通过抑制浆细胞增殖发挥作用。2.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适合的患者,自体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尝试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3.对症支持治疗:纠正贫血(如输注红细胞)、降钙治疗(针对高钙血症)、防治感染等。

    六、预后

    预后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如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乳酸脱氢酶水平、β2微球蛋白等指标。早期诊断、规范治疗者预后相对较好,晚期患者预后较差。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需充分评估脏器功能,化疗时应调整药物剂量及方案,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因老年患者脏器储备功能下降,对药物耐受性降低。2.儿童患者:极为罕见,治疗需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手段,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3.女性患者:关注疾病对生育功能的影响,治疗中涉及的某些药物可能影响生殖系统,需在治疗前与患者充分沟通生育计划。4.有基础病史患者:如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治疗时需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调整治疗方案以避免加重基础疾病,例如化疗药物可能对血糖、血压产生影响,需密切监测并适时调整相关治疗。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