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到底是怎么回事问
心梗到底是怎么回事
-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急性持续缺血缺氧致心肌细胞坏死的心血管急症,发病机制是在冠状动脉已有基础病变时因诱因促斑块破裂形成血栓阻塞血管致心肌坏死,危险因素有不可控的年龄性别家族遗传及可控的心血管疾病相关和生活方式相关因素,症状有典型的胸骨后压榨闷痛等及非典型的上腹部等疼痛,诊断可通过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冠脉造影,特殊人群中老年人症状可能不典型需关注非典型表现,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血糖警惕发病,女性特殊阶段要注意监测指标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一、心梗的定义
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是因冠状动脉发生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心肌细胞坏死的心血管急症。冠状动脉负责为心肌提供血液和氧气,当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发血栓形成,阻塞冠状动脉时,相应心肌区域就会因缺血而坏死。
二、发病机制
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通过持续供血维持心肌代谢。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会在局部聚集形成血栓,完全阻塞血管,使得心肌细胞无法获得血液和氧气供应,进而发生坏死。这一过程通常在冠状动脉已有基础病变(如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因某些诱因(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寒冷刺激等)促使斑块破裂而触发。
三、危险因素
1.不可控因素:年龄(随年龄增长发病风险增加)、性别(男性发病风险相对高于女性)、家族遗传(有心肌梗死家族史者患病风险升高)。
2.可控因素:
心血管疾病相关:高血压可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会促进斑块形成;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状态易导致血管病变。
生活方式相关: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降低血氧含量;肥胖者体内代谢紊乱,易引发高血脂、高血压等问题;长期缺乏运动使身体代谢能力下降,增加患病风险。
四、症状表现
1.典型症状:胸骨后出现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颈部、下颌等部位,常伴有胸闷、憋气、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等表现,症状持续时间多超过3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无法缓解。
2.非典型症状: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可能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牙痛、咽痛等,易被忽视,尤其常见于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等群体,需提高警惕。
五、诊断方法
1.心电图检查:发病早期心电图可出现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等特征性改变,有助于初步判断心肌缺血情况。
2.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肌钙蛋白是诊断心梗的重要指标,发病后数小时内即可升高,其升高程度与心肌坏死范围相关。
3.冠脉造影:是诊断心梗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闭塞及病变部位,还能为后续治疗(如介入治疗)提供依据。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对疼痛的感知可能不敏感,心梗症状可能不典型,需密切关注其胸闷、气短等非典型表现,及时就医排查。
2.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易导致血管病变,发病时症状可能被高血糖相关表现掩盖,更应严格控制血糖,警惕心梗发生。
3.女性:女性心梗发病年龄相对较晚,但孕期、围绝经期等特殊阶段激素变化可能影响心血管系统,需注意监测血压、血脂等指标,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