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核黄疸症状

核黄疸症状

2025年11月04日 12:55:14
病情描述:

核黄疸症状

医生回答(1)
  • 池添雨
    池添雨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向他提问

    核黄疸即胆红素脑病,新生儿时期胆红素过高致脑损伤,症状分四期。警告期生后24小时内出现嗜睡等,早产儿需密切监测;痉挛期12-48小时后有抽搐等;恢复期吸吮力等渐恢复;后遗症期有手足徐动等永久性症状,有核黄疸病史儿童需长期随访康复干预。

    警告期:一般出现在生后24小时内,早产儿可稍推迟。主要表现为嗜睡、反应低下、吮吸无力、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低等,偶有尖叫和呕吐。持续时间为数小时至12-24小时。此阶段若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多数可恢复。对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需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因为早产儿血-脑屏障发育更不完善,更易发生核黄疸,此阶段要关注其精神状态、吃奶情况等,以便早期识别。

    痉挛期:出现抽搐、角弓反张和发热。轻者仅有双眼凝视,重者出现肌张力增高、呼吸暂停、双手紧握、双臂伸直内旋等,常伴有发热。多在警告期之后12-48小时出现。此期病情较重,新生儿抽搐时可能表现得非常痛苦,需要特别的护理和治疗干预。对于有胆红素升高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如溶血病患儿等,要警惕进入痉挛期,及时进行换血等治疗降低胆红素水平。

    恢复期:吸吮力及对外界反应逐渐恢复,抽搐次数减少,角弓反张逐渐消失,肌张力逐渐恢复。此期持续约2周。在恢复期,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促进新生儿神经系统的恢复,但要注意喂养时的安全,防止呛奶等情况发生,对于早产儿更要注重营养的合理供给以助力恢复。

    后遗症期:常出现手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听觉障碍、牙釉质发育不良等,还可能有智力落后、运动障碍等。该阶段症状多为永久性,难以逆转。对于有核黄疸病史的儿童,要长期进行随访,监测其生长发育、神经系统等方面的情况,早期进行康复干预,如针对运动障碍进行康复训练等,以最大程度改善预后。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