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外耳道湿疹是什么

外耳道湿疹是什么

2025年11月04日 18:47:19
病情描述:

外耳道湿疹是什么

医生回答(1)
  • 张斌
    张斌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向他提问

    外耳道湿疹分为急亚慢三型,病因含过敏因素(与个体过敏体质相关,常见食物、接触性物质及局部接触过敏原诱发)与局部刺激(外耳道感染、潮湿、化学物质刺激致皮肤屏障受损引发炎症),临床表现急性期有剧烈瘙痒、红肿、水疱、渗出等,亚急性期渗出减少、红肿减轻、有鳞屑结痂,慢性期皮肤增厚粗糙脱屑、易反复发作且可能影响听力,诊断依据病史、典型症状及耳部检查,必要时过敏原检测,需与外耳道真菌感染、脂溢性皮炎鉴别,治疗原则为避免诱因、根据病程阶段局部用药(急性期渗出多先硼酸溶液湿敷后用糖皮质激素乳膏,慢性期用角质促成剂软膏)、全身用抗组胺药或抗生素,特殊人群中儿童用温和药物防搔抓,过敏体质人群细查过敏原,老年注意药物安全性及观察反应。

    一、定义

    外耳道湿疹是发生在外耳道内、耳廓及耳部周围皮肤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属于皮肤科常见疾病,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病程类型。

    二、病因

    1.过敏因素:多与个体过敏体质相关,常见过敏原包括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虾等)、接触性物质(如化妆品、染发剂、药物等),外耳道局部接触过敏原(如佩戴的助听器、耳环等)也可诱发。

    2.局部刺激:外耳道感染、潮湿(如频繁掏耳、游泳后未及时擦干等)、长期受化学物质刺激(如滴耳液刺激)等可成为诱因,导致外耳道皮肤屏障受损,引发炎症反应。

    三、临床表现

    1.急性期:患者常感外耳道剧烈瘙痒、灼热,可见外耳道皮肤红肿,伴有小水疱,水疱破裂后可渗出浆液,严重时可形成糜烂面。

    2.亚急性期:急性炎症缓解后,渗出减少,皮肤红肿减轻,出现鳞屑、结痂。

    3.慢性期:外耳道皮肤增厚、粗糙、脱屑,可伴有皲裂,瘙痒程度相对减轻但易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可能影响听力。

    四、诊断

    主要依据病史(如过敏史、接触刺激性物质史等)、典型症状(瘙痒、渗出、皮肤改变等)及耳部检查。医生通过观察外耳道皮肤形态、范围等进行初步诊断,必要时可进行过敏原检测协助明确病因。

    五、鉴别诊断

    需与外耳道真菌感染、脂溢性皮炎等疾病鉴别。外耳道真菌感染常表现为外耳道内有菌丝团、痂皮,真菌镜检可发现菌丝;脂溢性皮炎多伴有头皮等其他部位脂溢性皮肤改变,皮肤损害特点与外耳道湿疹有差异。

    六、治疗原则

    1.避免诱因:积极寻找并脱离过敏原,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掏耳等刺激行为。

    2.局部治疗:根据病程阶段选择药物,急性期渗出较多时可先用3%硼酸溶液湿敷,渗出减少后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等);慢性期皮肤增厚者可使用含有角质促成剂的软膏。

    3.全身治疗:瘙痒明显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若合并感染需加用抗生素,但需遵医嘱谨慎使用。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皮肤娇嫩,应选择温和无刺激的药物,避免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且需防止儿童搔抓耳部加重病情,家长需加强看护。

    2.过敏体质人群:需更细致排查可能的过敏原,日常生活中尽量远离已知或可疑过敏原,在接触新物质(如新的耳部饰品、化妆品等)时应谨慎,使用前可先小面积试用观察反应。

    3.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减退,治疗时需注意药物选择的安全性,密切观察用药后皮肤反应,若出现不适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