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病毒性痢疾和细菌性痢疾有什么区别

病毒性痢疾和细菌性痢疾有什么区别

2025年11月04日 22:30:20
病情描述:

病毒性痢疾和细菌性痢疾有什么区别

医生回答(1)
  • 蒋卫民
    蒋卫民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向他提问

    病毒性痢疾由病毒引起,症状相对较轻、病程短,主要对症支持治疗;细菌性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全身症状重、病程可能较长,需用抗生素治疗,儿童和老年人患两者时各有不同情况,儿童易脱水、易惊厥,老年人恢复慢、易有并发症且病情隐匿等。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痢疾杆菌有不同的血清型,其在肠道内生长繁殖,可产生毒素,损伤肠道黏膜,引起炎症反应等。

    临床表现方面

    症状轻重:

    病毒性痢疾:症状相对细菌性痢疾可能稍轻一些,起病一般相对较急,多有腹泻,大便次数可能较多,呈稀水样便等,但发热等全身症状的严重程度个体差异较大,部分患者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例如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腹泻,多以呕吐、腹泻为主要表现,发热程度不一定很高。

    细菌性痢疾:全身症状相对较重,多有高热,体温可迅速升高到39℃甚至更高,同时伴有明显的腹痛、里急后重(即有便意但排便不尽感)等症状,大便多为黏液脓血便,这是比较典型的表现,大便常规检查可见较多的白细胞、红细胞等。

    病程长短:

    病毒性痢疾:病程相对较短,多数呈自限性,一般数天即可恢复,如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病程多在1-3天左右,但小儿等特殊人群需注意补液防治脱水等情况。

    细菌性痢疾:病程相对病毒性痢疾可能稍长,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迁延不愈,转为慢性,影响肠道功能,而且在急性期需要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发展。

    实验室检查方面

    粪便常规:

    病毒性痢疾:粪便中白细胞一般较少,红细胞也相对较少,病毒学检查可发现相应的病毒抗原或核酸等。例如轮状病毒感染时,粪便电镜检查可发现轮状病毒颗粒。

    细菌性痢疾:粪便常规可见大量白细胞、红细胞,还可有脓细胞等,粪便培养可分离出痢疾杆菌。

    治疗方面

    病毒性痢疾: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因为是病毒感染,一般不使用抗生素。需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对于小儿等特殊人群,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进行静脉补液等支持治疗。

    细菌性痢疾: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喹诺酮类等抗生素,但要注意儿童等特殊人群的用药禁忌,不能随意使用该类可能影响骨骼发育等的药物,可选择相对安全的抗生素,同时也需要进行对症支持治疗等。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

    病毒性痢疾:小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病毒性痢疾后,容易出现脱水等情况,因为小儿对体液丢失的耐受能力较差,所以需要更密切地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例如小儿感染轮状病毒引起腹泻时,要注意观察有无眼眶凹陷、皮肤弹性差等脱水表现。

    细菌性痢疾:儿童患细菌性痢疾时,全身症状可能更为明显,高热更容易引起惊厥等情况,所以对于儿童细菌性痢疾,要积极控制体温,防止惊厥发生,同时在使用抗生素时要选择合适的、对儿童相对安全的药物,遵循儿科用药的原则。

    老年人:

    病毒性痢疾:老年人抵抗力相对较弱,感染病毒性痢疾后,恢复可能相对较慢,而且容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需要加强护理,密切监测水电解质情况,给予适当的支持治疗。

    细菌性痢疾:老年人患细菌性痢疾时,病情变化可能较为隐匿,全身症状可能不典型,但肠道炎症等问题可能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所以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等。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