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什么是异位性湿疹

什么是异位性湿疹

2025年11月05日 21:25:44
病情描述:

什么是异位性湿疹

医生回答(1)
  • 蔡丽敏
    蔡丽敏副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向他提问

    异位性湿疹是与遗传过敏体质密切相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涉及遗传、皮肤屏障功能异常及免疫失衡等,婴儿期好发头面部有红斑丘疹渗出等表现,儿童及成人期好发肘窝等部位有皮肤干燥肥厚苔藓样变等表现,诊断靠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治疗以非药物干预为基础强调保湿修复屏障,特殊人群婴儿需用温和护肤品加强保湿等,儿童需教育避免搔抓等,成人需调整生活方式等。

    一、定义

    异位性湿疹又称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体质密切相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涉及遗传、皮肤屏障功能异常及免疫失衡等多因素,临床以皮肤干燥、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湿疹样皮损为主要特征。

    二、病因

    1.遗传因素:约60%的患者有家族过敏史,如家族中存在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子代患异位性湿疹风险显著升高,相关基因位点与皮肤屏障功能及免疫调节通路相关。

    2.皮肤屏障功能异常:皮肤角质层结构与功能缺陷,导致经表皮水分丢失增加,皮肤保水能力下降,易受外界刺激引发炎症反应。

    3.免疫失衡:Th1/Th2细胞失衡,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占主导,促使炎症介质释放,加重皮肤炎症与瘙痒。

    三、临床表现

    1.婴儿期:多在出生后2-6个月发病,好发于头面部,表现为红斑、丘疹、渗出,可逐渐蔓延至颈部、躯干、四肢,病情时轻时重。

    2.儿童及成人期:皮损好发于肘窝、腘窝、颈部等部位,皮肤干燥、肥厚、苔藓样变,瘙痒剧烈,常因搔抓加重皮损并形成抓痕、血痂,反复发作易影响生活质量。

    四、诊断

    主要依据病史(家族过敏史、个人过敏史)、典型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辅助检查包括皮肤点刺试验检测过敏原、血清总IgE及特异性IgE检测等,以明确过敏状态及辅助诊断。

    五、治疗原则

    以非药物干预为基础,强调皮肤保湿修复屏障,避免刺激因素。可外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用法),但优先采用保湿剂(如凡士林等)维持皮肤水合状态,指导患者避免热水烫洗、过度搔抓等刺激行为。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儿患者:需选择温和无刺激的婴儿专用护肤品,加强皮肤保湿,穿着纯棉衣物,避免接触致敏原,家长需密切观察皮损变化,及时就医调整护理及治疗方案。

    2.儿童患者:教育儿童避免搔抓,家长协助修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注意环境温度湿度适宜,减少过敏原接触,如宠物毛发、尘螨等。

    3.成人患者:需注意生活方式调整,避免辛辣刺激饮食,保持规律作息,维持皮肤清洁但不过度清洗,根据病情合理选择外用药物,妊娠及哺乳期患者用药需谨慎评估风险。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