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黄疸的治疗和处理主要包括问
小儿黄疸的治疗和处理主要包括
-
光照疗法通过光照使患儿体内胆红素结构变化成水溶性异构体利于排出,适用大部分新生儿黄疸尤其是血清胆红素水平较高者,实施要点是患儿裸露皮肤用黑布遮双眼及会阴部;换血疗法用于严重溶血性黄疸,血清胆红素达一定水平或有早期胆红素脑病表现时考虑,实施要点是换血前准备及过程中监测;药物治疗用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白蛋白;支持治疗包括保暖、尽早开奶保证热量摄入及监测血清胆红素等,早产儿等特殊人群黄疸处理更谨慎需更频繁监测胆红素水平。
原理:通过光照使患儿体内的胆红素发生结构变化,转变为水溶性异构体,从而易于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一般采用蓝光照射,波长425-475nm的蓝光效果较好。
适用情况:适用于大部分新生儿黄疸,尤其是血清胆红素水平较高的患儿。对于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05μmol/L(12mg/dl),早产儿体重1500g者>171μmol/L(10mg/dl),体重1200g者>153μmol/L(8.8mg/dl)可考虑光照疗法。
实施要点:患儿需裸露皮肤,用黑布遮盖双眼及会阴部,其余部分充分暴露在蓝光下。光照时间根据患儿病情而定,可连续照射,也可间断照射。
换血疗法
原理:通过置换患儿血液,去除其中的胆红素、抗体及致敏红细胞等。
适用情况:主要用于严重的溶血性黄疸,如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或Rh血型不合溶血病,当血清胆红素达到以下水平时可考虑换血:足月儿>342μmol/L(20mg/dl),早产儿体重1500g者>256μmol/L(15mg/dl),体重1200g者>205μmol/L(12mg/dl);或者出现早期胆红素脑病表现时。
实施要点:换血前需进行严格的血型匹配等准备工作,换血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指标。
药物治疗
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可诱导肝细胞微粒体UDP-GT的活性,增加肝脏结合和分泌胆红素的能力。适用于早产儿及轻度黄疸患儿,通过促进胆红素代谢来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白蛋白:能与胆红素结合,减少游离胆红素,从而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风险。对于血清胆红素水平较高且有白蛋白结合位点减少等情况的患儿适用,可静脉输注白蛋白。
支持治疗
保暖:维持患儿体温在36-37℃,因为低体温会影响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等代谢过程,不利于黄疸的消退。
喂养:尽早开奶,保证患儿充足的热量摄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肝循环,有助于胆红素的排出。对于不能经口喂养的患儿,需保证静脉营养的供给。
监测:密切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以及患儿的精神、反应、吃奶等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等特殊人群,由于其机体功能发育不完善,黄疸的处理需更加谨慎,要更频繁地监测胆红素水平,因为这类患儿对胆红素的耐受能力更差,发生胆红素脑病的风险更高。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