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

2025年11月05日 17:58:07
病情描述:

带状疱疹

医生回答(1)
  • 刘鸿伟
    刘鸿伟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向他提问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所致,机体免疫降低时病毒激活沿神经下行致皮肤起水疱及神经痛,前驱有全身症状,受累区有红斑、簇集水疱呈单侧带状分布,依典型表现等诊断,治疗用抗病毒等药,可通过增强免疫力等预防,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病因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再激活所致的感染性皮肤病。VZV初次感染人体后,病毒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如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至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引起神经痛。

    二、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前驱期可出现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随后在受累神经分布区域出现疼痛,可为钝痛、跳痛或刀割样痛,疼痛通常较为剧烈,部分患者疼痛可在皮疹出现前1-3天出现。之后受累部位出现红斑,继而出现簇集性的粟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疹,迅速变为水疱,水疱内容物清亮,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间皮肤正常,皮疹多沿神经走行呈单侧带状分布。

    2.好发部位:常见于肋间神经(占50%左右)、三叉神经(如眼支等)、颈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等。

    三、诊断

    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单侧带状分布的簇集性水疱伴神经痛即可初步诊断。必要时可通过病毒学检查,如取水疱基底组织进行病毒抗原检测、PCR检测病毒DNA等辅助明确诊断;血清学检查发现VZV特异性抗体滴度升高(急性期与恢复期抗体滴度≥4倍升高)也有助于诊断。

    四、治疗

    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治并发症。常用抗病毒药物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应在皮疹出现后72小时内开始使用,可缩短病程、减轻神经痛。对于疼痛明显者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或阿片类镇痛药等缓解疼痛;还可使用营养神经药物,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促进神经修复。

    五、预防

    1.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以维持机体良好免疫状态,降低VZV再激活风险。

    2.避免接触传染源:带状疱疹患者的水疱液中含有VZV,应避免与未患过水痘的儿童、孕妇等易感人群密切接触,以防其感染VZV患水痘。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功能衰退,患带状疱疹后病情相对较重,发生后遗神经痛的风险较高。应注重加强营养支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提高机体抵抗力,且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规范治疗。

    2.孕妇:孕妇感染VZV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如导致胎儿畸形等。孕妇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需格外警惕,一旦怀疑感染应及时就医评估。

    3.儿童:儿童初次感染VZV会患水痘,应避免儿童与带状疱疹患者密切接触。若儿童发生水痘,需进行隔离,加强护理,避免搔抓皮疹以防继发感染。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