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病理性黄疸该如何治疗

病理性黄疸该如何治疗

2025年11月05日 21:28:24
病情描述:

病理性黄疸该如何治疗

医生回答(1)
  • 李晓芳
    李晓芳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向他提问

    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包括光照疗法、换血疗法、药物治疗等。光照疗法原理是使胆红素转化排出,适用多数病理性黄疸患儿,实施时患儿裸露皮肤等;换血疗法用于严重新生儿溶血病等,达换血标准时考虑;药物治疗有酶诱导剂、静脉用免疫球蛋白等;早产儿和足月儿治疗有不同注意事项;还需保证营养供给、监测病情。

    适用情况:多数病理性黄疸患儿可采用,尤其是血清总胆红素达到一定水平的足月儿和早产儿。对于足月儿,当血清总胆红素>205μmol/L(12mg/dl)时可考虑;早产儿则根据日龄、体重等因素综合判断,如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血清总胆红素>102μmol/L(6mg/dl)时可考虑光照疗法。

    实施方式:一般采用单面光或双面光照射,让患儿裸露皮肤,眼部和会阴部用黑布遮盖,持续照射一定时间,通常需要持续照射数小时至数天,直到血清胆红素降至安全范围。

    换血疗法

    原理:去除患儿体内胆红素、抗体和致敏红细胞等。

    适用情况:主要用于严重新生儿溶血病等情况,当血清总胆红素达到换血标准时,如足月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20mg/dl),早产儿体重1500g者血清总胆红素>257μmol/L(15mg/dl),体重1200g者血清总胆红素>205μmol/L(12mg/dl)时可考虑换血。

    实施方式:通过换血装置将患儿血液引出,同时输入配好的血液,整个过程需严格监测生命体征等指标,确保安全。

    药物治疗

    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可诱导肝细胞微粒体增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生成,增加未结合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能力,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对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在医生评估后使用,尤其适用于早产儿等情况,但需注意药物可能的副作用,如嗜睡等。

    静脉用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新生儿溶血病,通过封闭巨噬细胞的Fc受体,阻止巨噬细胞破坏已被抗体致敏的红细胞,从而减少胆红素的产生。一般在新生儿溶血病诊断明确后,根据患儿情况使用。

    针对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早产儿: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成熟,在光照疗法时要注意体温调节,因为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光照可能导致体温升高或降低,需密切监测体温;换血疗法时风险相对更高,更要严格把控换血指征和操作过程中的各项指标监测。

    足月儿:在治疗过程中要关注胆红素下降速度和程度,同时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如光照疗法可能引起的皮疹等,但一般较为轻微。

    其他支持治疗

    保证营养供给:确保患儿摄入足够的热量和液体,以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有利于胆红素的代谢和排出。对于不能经口喂养的患儿,可通过静脉营养等方式保证营养供应。

    监测病情:密切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生命体征、精神状态等,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例如,每天需多次监测血清胆红素,观察其下降情况是否符合预期,若胆红素下降不明显或有上升趋势,需考虑调整治疗措施。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