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真菌感染的传播途径

真菌感染的传播途径

2025年11月05日 19:31:32
病情描述:

真菌感染的传播途径

医生回答(1)
  • 俞巍
    俞巍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向他提问

    真菌感染传播途径包括接触(直接或间接)、空气、消化道、医源性,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接触传播风险高需注意生活环境清洁消毒,老年人免疫低下且医源性传播风险高要选正规医疗机构并合理用药,免疫力低下人群空气和内源性传播风险高需避真菌环境、遵无菌操作规范并加强营养提免疫。

    一、接触传播

    真菌感染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实现传播。直接接触指与感染部位直接接触,例如皮肤癣菌感染患者的患处皮肤,健康人接触后可能被感染;间接接触则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如使用被真菌污染的毛巾、拖鞋、衣物等。以皮肤癣菌病为例,公共场所的公共浴室、游泳池等环境中若存在被污染的物品,健康人接触后便有感染风险,这与皮肤癣菌可在外界环境中存活一定时间有关,其孢子或菌丝能附着于物体表面并传播给易感人群。

    二、空气传播

    部分真菌的孢子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例如曲霉菌,其孢子微小且轻,可在空气中漂浮较长时间。当易感人群吸入含有曲霉菌孢子的空气后,孢子可能在呼吸道定植并引发感染,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长期住院的患者、艾滋病患者等,因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较弱,更容易因吸入空气中的真菌孢子而患病。

    三、消化道传播

    摄入被真菌污染的食物或水是消化道真菌感染的重要途径。例如黄曲霉,其可污染玉米、花生等食物,产生黄曲霉毒素,人食用被黄曲霉污染的食物后,可能导致消化道真菌感染相关疾病,如黄曲霉毒素中毒可损害肝脏等器官,同时削弱机体免疫功能,增加真菌感染的易感性。此外,水源被真菌污染后,饮用也可能引发消化道真菌感染。

    四、医源性传播

    在医疗环境中存在医源性传播风险。一方面,医疗器械若未严格消毒,可能携带真菌,在诊疗操作中导致患者感染,例如使用被真菌污染的内镜等;另一方面,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会破坏人体正常菌群平衡,导致菌群失调,从而引发内源性真菌感染,如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后,可能出现念珠菌等条件致病性真菌的过度增殖并感染机体。

    五、特殊人群的传播风险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接触传播风险较高,例如在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易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玩具、地面等感染皮肤癣菌等。因此需注意儿童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对儿童玩具、衣物等进行消毒。

    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低下,接触传播风险增加,且医源性传播风险较高,因为老年人常因基础疾病需频繁就医,接触医疗设备及药物的机会多。应强调老年人就医时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确保医疗器械严格消毒,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避免因菌群失调引发真菌感染。

    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等):此类人群空气传播和内源性传播风险均升高。在生活中需尽量避免接触可能存在真菌孢子的环境,如少去潮湿阴暗易滋生真菌的场所;在医疗方面,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预防医源性感染,同时加强营养支持以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真菌感染风险。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