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筛查几年做一次问
宫颈癌筛查几年做一次
-
不同人群宫颈癌筛查间隔建议不同,一般适龄女性25-29岁每3年细胞学检查,30-65岁可5年联合筛查或3年单独细胞学检查;特殊人群中接种过疫苗、免疫功能低下、曾锥切的女性筛查间隔各有调整,定期筛查可早期发现癌前病变降低宫颈癌发生率和死亡率,因宫颈细胞学检查可发现异常改变,HPV检测可检测高危型HPV感染,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主要原因,所以定期筛查至关重要。
一、不同人群的宫颈癌筛查间隔建议
(一)一般适龄女性
1.25-29岁人群:推荐每3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这是因为此年龄段女性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后有一定的自身清除能力,通过每3年一次的细胞学检查可以有效监测宫颈细胞的变化情况。
2.30-65岁人群:
联合筛查:每5年进行一次HPV检测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查。有大量研究表明,HPV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能更精准地筛查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风险。例如,多项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这种联合筛查方式比单独的细胞学检查能更早发现病变,且能降低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单独细胞学检查:若不愿意进行联合筛查,也可每3年单独做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
(二)特殊人群
1.接种过HPV疫苗的女性:接种HPV疫苗并不能完全替代宫颈癌筛查。接种疫苗后的筛查间隔与未接种疫苗的女性类似。例如,25-29岁接种过HPV疫苗的女性仍需每3年进行一次细胞学检查;30-65岁接种过疫苗的女性,若选择联合筛查则每5年一次,若选择单独细胞学检查则每3年一次。因为疫苗不能覆盖所有高危型HPV亚型,仍可能存在感染其他高危型HPV的情况,所以仍需定期筛查。
2.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疾病的女性,由于其自身免疫系统无法有效应对HPV感染,发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风险较高。这类人群的筛查间隔应适当缩短,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联合HPV检测。因为免疫功能低下会导致HPV持续感染的可能性增加,需要更频繁地监测宫颈状况。
3.曾经接受过宫颈锥切术治疗的女性:在锥切术后的随访期间,一般在治疗后的第1年需每3-6个月进行一次细胞学检查,之后可逐渐过渡到按照一般人群的筛查间隔进行,但需要密切关注宫颈复发等情况。因为锥切术后宫颈局部的组织学改变可能影响常规筛查的判断,所以前期需要更频繁地监测。
二、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性及依据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通过定期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并及时干预,从而显著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大量的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数据证实了定期筛查的有效性。例如,在一些开展大规模宫颈癌筛查项目的地区,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明显下降。宫颈细胞学检查可以发现宫颈细胞的异常改变,如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迹象;HPV检测则能检测出是否感染了高危型HPV,因为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所以,遵循科学的筛查间隔进行宫颈癌筛查对于女性的宫颈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