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后淋巴水肿是怎么回事问
放疗后淋巴水肿是怎么回事
-
放疗后淋巴水肿是放疗后因淋巴管损伤、纤维组织增生致淋巴液回流受阻引发的肢体或其他部位肿胀,好发于接受特定部位放疗的人群及相应部位,有肿胀、功能障碍等表现,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可通过保护淋巴管、早期功能锻炼等预防,可通过加压、康复等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儿童和老年患者治疗需特殊注意。
发病机制
淋巴管损伤:放疗过程中,射线会直接或间接损伤淋巴管内皮细胞,导致淋巴管狭窄、闭塞等,影响淋巴液的正常回流。例如,在乳腺癌放疗后,乳腺区域的淋巴管可能受到损伤,使得该区域淋巴液回流不畅。
纤维组织增生:放疗还可引起局部纤维组织增生,进一步压迫淋巴管,加重淋巴液回流障碍。
好发人群及部位
好发人群:接受过盆腔、乳腺、头颈部等部位放疗的患者,不同性别均可发生,一般女性乳腺癌放疗后相对更易出现上肢淋巴水肿,男性前列腺癌放疗后可能出现下肢淋巴水肿等。
好发部位:常见于放疗区域相关的肢体,如乳腺癌放疗后上肢,盆腔放疗后下肢等。
临床表现
肿胀:早期可能表现为肢体轻度肿胀,随着病情进展,肿胀逐渐加重,皮肤可能变得坚实、增厚,后期皮肤可出现粗糙、角化等改变。
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影响肢体的活动功能,如上肢淋巴水肿可导致手臂活动受限,影响日常的穿衣、洗漱等活动。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摸肿胀部位,了解皮肤质地、弹性等情况。
影像学检查:如淋巴管造影可清晰显示淋巴管的形态,发现淋巴管狭窄、闭塞等情况;磁共振淋巴造影也可用于评估淋巴系统的状况。
预防措施
放疗过程中注意保护淋巴管:在放疗时,采用合适的体位和防护措施,尽量减少对淋巴管密集区域的过度照射。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于乳腺癌等手术后进行放疗的患者,术后早期进行上肢的功能锻炼,如握拳、伸臂等运动,有助于促进淋巴回流,降低淋巴水肿的发生风险。
避免肢体损伤:放疗后的肢体要避免受伤、感染等,因为损伤可能加重淋巴水肿的程度。
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
加压治疗:使用弹力绷带或弹力袖套等进行加压,帮助促进淋巴液回流。例如,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可佩戴合适的弹力袖套。
康复治疗:包括按摩、运动疗法等。按摩可由专业人员进行,促进淋巴液流动;运动疗法如特定的肢体抬高运动等,也有助于改善淋巴回流。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淋巴水肿,在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能考虑手术治疗,如淋巴管-静脉吻合术等,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风险。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在放疗后发生淋巴水肿,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进行治疗时要更加谨慎。非药物干预如康复运动等可能是更优先的选择,且要密切关注治疗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康复运动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适当调整,确保安全且有效促进淋巴回流。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预防和治疗放疗后淋巴水肿时,要注意避免过度治疗带来的不良影响。加压治疗时要注意压力适中,避免对老年患者脆弱的皮肤等造成损伤;康复治疗要循序渐进,根据老年患者的身体耐受情况进行调整。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