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什么是血液病

什么是血液病

2025年11月06日 13:43:29
病情描述:

什么是血液病

医生回答(1)
  • 范芸
    范芸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向他提问

    血液病是原发于或主要累及造血系统并伴血液成分及功能异常、有贫血出血发热等表现的疾病,按红细胞、白细胞、出血性疾病分类,发病机制包括造血干细胞异常、造血微环境异常、免疫异常,儿童白血病相对多见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占比较高,部分女性特定出血病在青春期等有发病或波动,长期接触毒物、有家族史或既往病史人群患血液病风险等有不同特点及影响。

    一、血液病的定义

    血液病是一类原发于造血系统或主要累及造血系统并伴发血液成分及功能异常的疾病,临床常表现为贫血、出血、发热等症状。

    二、血液病的分类及常见类型

    (一)红细胞疾病

    1.贫血性疾病:如缺铁性贫血,因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丢失过多等导致体内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合成,进而引起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巨幼细胞贫血则是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缺乏,影响DNA合成,导致红细胞发育异常。

    (二)白细胞疾病

    1.白血病: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骨髓中大量原始及幼稚白细胞增殖累积,抑制正常造血;慢性白血病起病较缓,骨髓和外周血中以较成熟的白细胞为主并异常增殖。2.淋巴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是淋巴细胞发生恶变的一类肿瘤,可累及淋巴结及结外组织。

    (三)出血性疾病

    1.凝血因子异常相关疾病:如血友病,因遗传因素导致凝血因子Ⅷ或Ⅸ缺乏,引起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自发性或轻微创伤后出血不止。2.血管性或血小板异常相关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增多,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出现皮肤瘀点、瘀斑等出血表现。

    三、血液病的发病机制

    1.造血干细胞异常:造血干细胞基因突变或克隆性增殖可导致白血病等疾病,如某些白血病患者存在特定的染色体异常和融合基因。2.造血微环境异常:骨髓基质细胞、细胞因子等构成的造血微环境发生改变,可影响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如骨髓纤维化时骨髓基质纤维化,破坏正常造血微环境。3.免疫异常:自身免疫反应可攻击造血细胞,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机体产生抗红细胞抗体,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部分淋巴瘤的发生与免疫功能异常导致淋巴细胞失控增殖相关。

    四、不同人群血液病的特点及影响

    (一)儿童

    儿童白血病相对多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儿童白血病中占比较高,可能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接触某些环境危险因素(如辐射、某些化学物质)等有关,儿童患病时可能出现发热、贫血、骨痛等表现,需重视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

    (二)女性

    部分出血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女性青春期、育龄期可能有发病或病情波动,与女性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相关;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血液系统可能出现生理性改变,若合并血液病则需更谨慎评估和处理。

    (三)有特定生活方式或病史人群

    长期接触苯、甲醛等化学毒物的人群,患白血病等血液疾病的风险增加;有血液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遗传易感性较高,需定期监测血常规等指标;既往有血液病史的人群,如曾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情可能复发或出现并发症,需密切随访。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